|
|
|
|
|
|
|
| 2025-11-19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政企携手共谋基层治理公益模式 |
漳州长泰探索“商业向善”新路径 |
|
| 作者:
■俞凤琼杨喆霖庄彬彬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52 |
|
|
|
|
|
|
|
|
|
一笔千万元的捐赠,指向教育、医疗与乡村振兴的宏图;数笔四十万元的善款,化为社区食堂里长者与劳动者手中的一碗热汤。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一批长泰企业家正用跨越量级的共同选择,诠释着企业社会责任的丰富维度——它既关乎区域发展、共同富裕的长远大计,也浸润于百姓日常的烟火气息。 千万元级别基金的温暖 前不久,在安安基金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上,从福建晋江走出的安安(中国)有限公司荣誉董事长张文彩、丁掩治伉俪,向晋江市慈善总会、长泰区慈善总会分别捐赠1000万元。 此次捐赠,跨越地域界限,源于一份根植内心的社会责任感。鲜为人知的是,这份社会责任感早在17年前便已在长泰播下种子——2008年,安安公司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从晋江出发,将重要的生产基地落户在长泰经济开发区,蓬勃发展,奔向辉煌。自此,长泰成为这位“异乡客”精心耕耘、视若故乡的热土。 这笔倾注深情的善款,将精准投向科教事业、医疗领域和乡村振兴领域,为长泰的民生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这份超越地域的大爱,在长泰并非孤例,它恰似一滴水珠,折射出整片海洋的璀璨。近年来,长泰本土企业家对教育事业慷慨捐助蔚然成风。2022年以来,长泰企业家累计为教育基金捐资超过3200万元。其中,长泰区工商联(总商会)携手长泰区励志工程基金会连续16年开展助学活动,累计发放助学金135.2万元,资助98名大学生和高中生。这股来自乡土的暖流,也同样涌动在全区乡村振兴促进会之中——今年它们积极聚焦奖教助学,累计捐助达200多万元。来自晋江的“安安善举”与扎根长泰的“本土力量”,在此刻交织成一曲和谐动人的爱心交响。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回馈社会、回报家乡是企业的本能、本分。”一位当地企业家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这片土地上企业家群体共同的心声。从跨城而来的深情厚谊,到本土力量的自觉担当,长泰,正因为有这样一群有情有义的企业家,而变得愈发温暖和充满希望。 9.9元套餐里的民生温度 热气腾腾的黄豆烧猪蹄、金灿灿的虾皮炒冬瓜、香气四溢的莴笋炒卤猪头皮……每天中午时分,长泰幸福餐厅安安店、嘉华店内总是座无虚席,在“9.9元两荤两素”的醒目标识下,市民们有序排队,从明净的取餐窗口接过刚刚出锅的美味菜肴。 暖心一幕的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企业担当。为确保餐厅可持续运营,安安(中国)有限公司与福建省金嘉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分别捐资40万元,定向用于两家冠名餐厅的装修提升与日常粮油补助。正是这笔关键投入,与餐厅自身的市场化运营相结合,共同构建了“公益补贴+自主造血”的可持续模式,让“9.9元”的极致普惠从理念照进现实,稳稳地托起了市民的“幸福餐盘”。 “全部都是现炒,我们9块9平价区是每天不重样。”长泰幸福餐厅安安店负责人周启金介绍道。透过明亮的玻璃,厨师正熟练地翻动炒锅,这份底气,正源于企业捐赠构建的稳健运营基础。 公益善举在此汇聚成河。在两家龙头企业的示范下,其他爱心企业与个人也共同捐资了近十万元,像一股涓涓细流共同汇入这一民生工程。餐厅特别设立的“工会驿站”成了外卖员、环卫工人的暖心歇脚处。“送餐间隙来这儿坐坐,吃口热饭,充充电,感觉特别方便。”外卖小哥的感慨,道出了新就业群体的心声。 如今,这里不仅是用餐场所,更是一个由企业爱心滋养的温暖空间。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就这样化作一碗碗可口的饭菜,融入城市的烟火气中,无声地温暖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家门口看名医成为现实 近年来,长泰企业家的公益情怀,已经超越简单的财物捐赠,向着更深邃、更前沿的领域拓展。 在长泰区医院崭新的“名医工作室”内,一场跨越千里的问诊正温暖进行。来自广州的神经外科专家戴学军博士微微倾身,仔细查阅一位本地患者的影像资料,午后的阳光为诊室铺上了一层柔光。“真没想到,戴医生这样的医疗专家能来家乡坐诊。”患者林女士的言语中满是欣慰,“以前看疑难病总要往大城市跑,费时又费钱。现在好了,名医来到了家门口,极大满足了百姓的需求。” “家门口看名医,长泰人新福利”暖心图景的背后,是长泰企业家的擘画和支持,他们共同捐资近200万元,在漳州率先设立“医疗与科技人才公益金”,精准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 依托公益基金,长泰创新推行“师带徒”柔性引才机制,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成功将北京、上海等地的顶尖医疗资源“引进来”“留下来”。 “每一次跟诊,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长泰区医院康复科医师郭友利说,作为名医的“徒弟”,已跟师学习近一年,“专家不仅传授技术,更让我们理解了何为医者仁心。” 如今,“师带徒”已成为长泰一张亮眼的医疗名片。自2023年10月以来,柔性引进的专家已累计接诊2000多人次,完成线上指导近200次,成功指导手术131例。更为可喜的是,在名医们的悉心带教下,长泰成功开设了福建首个区县级牙周病专病门诊,一举填补了8项技术空白。 企业家的公益基金,就这样化作了百姓脸上安心的笑容,化作了本地医师成长的阶梯,最终汇聚成“健康长泰”的坚实基座。 从解决一顿饭、一次就诊、一个学子的具体问题出发,长泰区委、区政府与企业家携手共进,探索“商业向善、政企同心”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长泰区委统战部充分发挥联系广泛、凝聚力量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主动作为,创新打造了集教育医疗、幸福餐厅、婴幼儿友好、企业冠名于一体的四大基金体系,为公益力量的长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份担当与温情,从未停留在单一领域。从幸福餐厅升腾的人间烟火,到诊室里名师专家的倾囊相授,再到校园内莘莘学子的受助笑脸,长泰的公益力量如同滋养这片土地的龙津溪水,千条涓流自此发源,跨越地域与行业的界限,最终汇聚成承载城市未来的浩荡长河,奔涌向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