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11-12
2025-11-12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绿色消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民生力量

作者: ■王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近期披露的11万亿元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及未来五年翻番的增长预期,勾勒出绿色消费从政策愿景向生活实践深度渗透的清晰轨迹。绿色消费已绝非单纯的环保偏好,而是内嵌于经济转型脉络的核心变量,更是普通人参与国家发展的重要路径。
    绿色消费的崛起,本质上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其经济价值正在从终端需求向产业链上游持续传导。以各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为例,5000元购车补贴直接拉动当地销量增长,更带动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上下游产业产值增长,印证了消费端“一个点”的突破能激活产业端“一条链”的升级。从国庆家电市场表现看,一级能耗产品销量增长19%,智能冰箱、全嵌入式扫地机器人等绿色创新产品增幅超20%,这种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正是绿色消费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澄清绿色消费“高端化”“贵族化”的认知误区,是其走向全民普及的关键前提。事实上,当前绿色消费与普通人的生活需求深度契合。例如在浙江安吉,标注碳足迹的竹制餐厨用具通过电商渠道走进千家万户,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这种可视化绿色消费既降低了选择成本,又让环保行为有了具象载体。
    激励机制的精准落地,是打通绿色消费“最后一公里”的核心抓手。财政部800亿元绿色消费补贴资金覆盖十大领域,各地一些生活超市的“绿色积分增值兑换”模式,让消费者和商家形成良性互动,这种政策补贴和市场激励的双重驱动,有效破解了绿色产品“叫好不叫座”的难题。更关键的是标准体系的完善,市场监管总局已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从电冰箱、空调器等大家电,到竹制品、有机食品等日用品,90多种产品的评价标准、认证流程实现统一,3.3万张认证证书让消费者认标购物有了可靠依据,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消费顾虑。
    Z世代成为绿色消费主力,为其长效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年轻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环保属性与品牌价值观,推动企业从被动减碳向主动“创绿”转型。站在绿色低碳产业即将翻番的历史节点,绿色消费的意义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社区垃圾分类到绿色家电普及,从新能源汽车出行到低碳旅行选择,每个普通人的微小行动,都在汇聚成推动11万亿元产业升级的巨大力量。当绿色认证成为产品标配,当碳足迹成为消费参考,当积分激励成为生活常态,绿色消费就会从“选择项”变为“必选项”。在这一进程中,政策的精准引导、企业的创新供给、消费者的主动参与,三者形成的合力将推动绿色消费真正融入经济血脉,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力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