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10-31
2025-10-31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第三届晋江“企业家日”“人才日”深度聚焦“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战略

晋江构建“企业家+科学家”创新发展生态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157
    11月1日第三届晋江“企业家日”“人才日”临近,福建晋江市相关部门正为活动举办奔忙。
    今年9月,晋江研究通过了《晋江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推动“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的工作机制》,旨在通过搭建平台,让科学家找得到企业家、企业家找得到科学家,让好资金与好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双向赋能。本届“企业家日”“人才日”聚焦“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战略,将以“1+N”的形式(其中“1”为“企业家+科学家”座谈会,“N”为47场配套活动)举办系列活动,共寻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晋江答案”。
    介绍晋江市“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工作专项行动,围绕“深入推动‘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交流发言,发布“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工作专项行动倡议,颁发“企业家+科学家”合作典范纪念杯……透过即将举办的第三届晋江“企业家日”“人才日”活动,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晋江之问”,正揭开其探索改革的面纱。
    政商协同联动
    今年上半年GDP1601.39亿元,同比增长6.5%。背后,是晋江爱拼敢赢的担当,也是党政商协同联动促发展的作为。
    “企业家的认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此次对标学习,让晋江青年企业家深度了解合肥的产学研基础和长期规划,意义深刻。”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道出此行价值。
    今年7月,晋江组织百名青年企业家前往合肥,考察前沿技术、揭牌科创飞地、碰撞智慧火花。晋江市主要领导参加有关活动,冀望青年企业家从合肥的创新发展之道中吸纳精髓,找到立足晋江优势、适合晋江实际的最佳方式,不断推动晋江高质量发展。
    赴一场科技之约,架一座创新之桥,燃一簇思想之火,合肥之行正引导晋江青年企业家将所见、所思、所得,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定力、动力、能力。
    合肥之行结束不久,今年10月,晋江市政企考察团一行奔赴陕西,开展“科创耀丝路,晋企赢未来——晋江市‘企业家+科学家’行动之走进西安”活动。
    期间,考察团一行见证了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成战略合作、晋江青商会与陕西青年科技协会结对共建,参加了晋江(西安)离岸创新中心项目路演、西电晋江人才周等活动,前往中科创星等多家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并促成18个项目签约(含意向合作)。
    “此行让我倍感政府搭建跨区域交流桥梁的重要性,让企业家能直接触达前沿技术,也让科学家更清晰地了解产业需求。”劲霸男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忠信说。
    弘扬党政商协同联动优良传统,借助科企面对面交流、“走名城、访名校、观名企、会名家”及赴科创高地取经等载体,晋江正汇聚“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的强大合力。
    产学研深度融合
    “依托大赛‘揭榜领题’机制,面向企业征集71项关键技术需求,61项成功揭榜,揭榜率达85%。”10月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晋江闭幕,晋江发挥大赛促进作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产学研合作新范式。
    针对本次大赛项目,晋江出台了《“以赛促引”若干措施》,从为落地晋江的项目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启动补助、最长2年的免租孵化空间,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人才创新创业融资专项贷款”,对项目贷款给予连续三年LPR利率50%的贴息支持等方面入手,优生态强保障,推动项目落地。
    同时,晋江还通过构建“异地孵化+本土产业化”协同体系、同步推进“科技副总”机制、为博士后项目匹配应用场景与产业化通道、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等,将大赛的短期效应转化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长期动能。
    这是晋江深化“四链融合”的缩影。回顾其产业转型之路,始终伴随“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智慧”的深度融合。
    不用水就能印染,同时还能节省成本并实现零污染?在浔兴拉链,这个在印染人眼中的“不可能”已成为现实。“我们联合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建成国内首条无水染色生产线,年底还将再增加5条,每条每年可减排废水1.2万吨。此外,院士团队带来的超临界CO2染色技术,让一条拉链的附加值提升30%,还为企业赢得了稳定的订单。”公司负责人说。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归根到底是企业家与科学家的深度携手。产学研深度融合,正在晋江大地铺展开来。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许金泰认为,“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构建了创新价值链闭环。“‘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机制恰逢其时。在晋江市相关部门的对接与支持下,我们已与东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分别开展喷涂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合作。”
    晋江同威科创基地负责人玄甲国以“极早响应者”与“首批受益者”的双重身份,印证了“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的实践价值。目前,该基地依托电子辐照专业技术,已与晋江制鞋、卫品、食品等领域企业加强合作链接,且在鞋业领域率先结出硕果——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科技产品。未来,在食品健康、医疗、卫品等晋江优势产业集群上,该技术有望实现多个行业产品的品质升级。
    全方位服务保障
    翻阅《晋江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推动“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的工作机制》(简称《工作机制》),4方面11条措施赫然在目:从构建企业家、科学家(科技专家)、项目资源库,到畅通科企双向融合渠道;从推动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高效落地,到切实强化工作保障,晋江正精准构建“四链融合”政策体系,推动“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
    “《工作机制》一大亮点是构建‘三库’,全面整合企业家、科学家和项目资源,实现人才、技术和项目的精准匹配和高效对接。”晋江市委科创办负责人说,《工作机制》还聚焦筛选评估、精准匹配、投孵联动、落地服务等全链条进行梳理优化,实行定期调度机制,健全容错免责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跟踪服务,实现工作闭环管理。
    青年企业家是创新创业企业家的主体。为做好企业家资源库建设,今年8月以来,晋江相关部门全力推动青年企业家数据库建设工作。截至10月28日,共收集480名青年企业家信息,覆盖19个镇街、经济开发区、世晋青、留联、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和青商会,其中143人填写了投资意向。“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投资意向和急需技术这两个核心信息,做好补缺补漏工作。同时,积极发挥联络联谊职能,助力畅通科企双向融合渠道,保障企业家和科学家常态化对接联系,并依托欧美同学会搭建好科企融合发展平台。”该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上述部门的高效推进,是晋江优化服务,全方位构建“企业家+科学家”创新发展生态的缩影。
    高能级科创平台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目前晋江引进落地中科院、中皮院、中纺院、中纸院等十多个“国字号”创新平台。
    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晋江创新产业基金撬动、“科技贷”等金融产品,解决了“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的痛点;规上企业研发活动、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三个全覆盖”,让企业成为创新“出题人”。
    更前瞻的是“飞地”布局。晋江先后与合肥、深圳、武汉、西安等地共建联动矩阵,通过“异地孵化+本土产业化”闭环,累计导入210个科创项目、28名博士,实现“人可以不在晋江,但才华能够在晋江产业土壤上发挥、生长”。
    企业家与科学家犹如鸟之两翼。当企业家的市场布局与科学家的实验室蓝图同频共振,晋江这只中国民营经济“大鹏”,必将在广阔的蓝天中写就崭新的发展篇章!(文字、数据、图片来源:晋江市工商联)(广告)
    
(图)晋江市举行“企业家+科学家”行动之“走进西安”活动。晋江市工商联供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