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10-30
2025-10-30 第01版:一版 【字体】大 |默认 |

江淮大地上的“智造”潮奔涌向前

作者: ■本报记者颜韵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29

    汽车驶出G25高速铁山寺出口,不到一公里,便抵达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这里是南京进入苏北的“第一站”,也是淮安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桥头堡。
    日前,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采访团走进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探寻这座省级南北共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园区,如何以实实在在的产业集聚与科创协同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篇章。
    “我们累计招引签约企业54家,投资规模约180亿元。”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冯冰介绍,“2021年挂牌以来,我们就盯着高质量建设、高效能运营、特色化发展这三篇文章做”。
    沿着已建成的12.6公里园区道路前行,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化基地的厂房错落分布,累计68万平方米的在建及已建载体让产业落地有了坚实空间。“审批事项委托盱眙县帮办代办,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少跑腿。”冯冰说。
    中科煜宸宁淮一期生产基地的车间内,氩气保护下的激光3D打印设备正忙碌着运行,黄色的出光亮点在金属粉末上移动,一点点“生长”出航天部件。
    “大家看这台RC LDM400型号设备,是科研级的,专门用于做钛合金、高温合金等航空材料制造。”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熔覆总经理蒋士春走到一台设备前,指着操作屏介绍。
    中科煜宸在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布局了高端装备制造与加工服务两大板块,并与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平台。园区积极打造科创飞地,在南京设置载体,让企业“研发在宁、生产在淮”成为现实。
    在南京师范大学宁淮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杨继全教授捧起一双3D打印运动鞋向记者介绍:“今年我们预计生产300万双,材料绿色环保,透气又耐穿。”
    他从1996年开始研究3D打印,如今带领百余人团队扎根园区,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研究院门旁,朱雀、玄武两座雕塑矗立,连花盆都是混凝土3D打印而成。
    “我们充分发挥南京科创优势和淮安承载优势。”冯冰介绍,园区在南京江北新区、软件谷设立了1万平方米科创飞地。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招引签约企业54家、投资规模约180亿元,中科煜宸、岚江智能等项目落地生根,增材制造、农业机器人等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这片热土上的“智造”潮,还在继续奔涌。
    从一片规划土地,到产业项目接连落地、创新平台相继扎根,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这座长三角区域的增材制造创新高地,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汇聚资源,以更坚实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