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10-28
2025-10-28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锚定“两个健康”,赓续楚商精神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794
    2025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875.62亿元,同比增长6.0%,保持中部领跑竞进态势;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9.2%,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0.4%;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持续攀升,稳居全国前列、中部首位……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湖北民营经济澎湃涌动的发展活力,更是"两个健康"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湖北省各级工商联始终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重要使命,以精准举措筑牢发展根基,以优质服务激活市场动能,交出了一份兼具厚度与温度的"两个健康"荆楚答卷。
    从楚商携资返乡、反哺桑梓,到民营企业勇闯创新"无人区";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破发展壁垒,到民营企业家主动扛起社会责任,湖北省各级工商联正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民营经济人士信念更坚定、发展更稳健,让民营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植理想信念根基
培育新时代楚商
    理想信念是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压舱石”。湖北省工商联以“楚商铸魂——理想信念领航行动”为牵引,推动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培育政治素质好、守法经营好、社会责任好、示范作用好、政商关系好、内部治理好、合规经营好、创新能力好、传承发展好、党建工作好的“十好”楚商队伍。
    通过组建“楚商宣讲小分队”,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为重点,进基层、进企业、进商会举办宣讲会、报告会和专题培训,2万余名民营经济人士参加。
    坚持线下培训与线上宣讲相结合。打造“联企e课”政策宣讲品牌,聚焦民营经济促进法、营商环境政策、数字化转型、产权保护等企业家关心关注的热点设置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直播+录播”的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推动形势政策宣讲精准化、常态化,让惠企之声飞入千企万商。
    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是最具活力、最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是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北各级工商联高度重视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培育工作,多层次、多渠道搭建学习交流、传承发展平台。
    湖北省工商联开展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楚商青年企业家微论坛、红色音乐党课等活动。不仅为楚商青年企业家注入理想信念的“精神钙质”,更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论坛交流”的立体模式,搭建起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沟通交流的桥梁。
    武汉市工商联聚焦“两项计划”打造工作品牌,举办“头雁”训练营等各类培训100余场、覆盖超5000人次;宜昌市工商联实施“青蓝工程”,推动6个县(市区)工商联、26家直属商会成立青委会,深化导师结对制度,组织青年企业家赴香港考察交流;襄阳市工商联开展“五比五看”活动,为“年轻一代”成长引路。
    通过“传帮带”与精准培育,一批有理想、有志向、有情怀的年轻楚商正接过接力棒,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蓄发展之势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湖北坚持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摆在突出位置,以系统性思维强化顶层设计,以精准化服务破解发展难题,以制度性保障激发内生动力,持续为民营经济蓄势赋能,引导企业向“新”而行、向“高”攀登。
    发展环境优则企业活力强。湖北省各级工商联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深入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行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从政策落地、金融支持、法治护航到政企沟通,全方位为民营企业松绑减负、加油鼓劲,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优化服务机制,畅通诉求响应渠道。湖北建成“全省一张网、三级全覆盖”的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体系,形成“一网三端四系统”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共受理诉求2469件,回复率、满意率均超99%。“联企e站”App开发“惠企政策AI解读”功能,累计推送政策27万次,惠及企业8万余家。
    仙桃市工商联依托“联企e站”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推行“简诉即办、难诉联办、未诉先办”服务,民营企业疑难诉求平均解决时长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真正实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
    强化典型引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湖北省工商联开展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举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交流暨理想信念报告会,成立省工商联行业商协会协同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荆州市工商联与中国移动联合举办“云链未来数字转型”学习交流活动,推动本地企业加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厚植发展沃土。湖北省工商联深化银企对接,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分行开展“金融‘活水’润民企”行动,推荐近万家优质企业纳入重点支持名单,金融机构对接率达100%,授信金额达292亿元,有效需求授信率76%。鄂州市工商联探索“金融+商协会+企业”服务模式,成功推动彤诺电子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1.08亿元,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政企沟通常态化,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新标杆。湖北省出台《关于建立民营企业定期沟通及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制度化推进政企互动。各市州工商联联合税务部门开展“税企面对面”系列活动,精准宣讲政策、回应企业关切。孝感市工商联连续3年举办“政企恳谈暨产业发展双月会”16场、政企早餐会68次,收集解决企业问题诉求1150条,促成200余家楚商企业实现产业链精准对接。
    推进清廉合规,筑牢法治护航屏障。湖北省工商联修订发布《湖北省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指引(试行)》,在宜昌、宣恩等10个市县开展清廉合规试点,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依法治企能力。探索成立湖北理和商事调解中心,构建上下贯通、多方参与的商会调解网络。黄冈市建立“工商联+司法局+律师团队”协同机制,开展法治体检覆盖企业经营关键环节,试点“扫码入企”数字平台,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从制度保障到政策落地,从要素支持到服务升级,湖北正以更优营商环境、更强资源集聚、更实帮扶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广大民营企业信心更足、底气更硬、干劲更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正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结共赢之果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楚商回乡共建支点”的部署安排下,全省各级工商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主动“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一场以乡情为纽带、以发展为共识的回归潮,在荆楚大地澎湃涌动。
    今年5月至7月,湖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等举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楚商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大健康、低空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项目150个,签约金额1312.12亿元。参加人员覆盖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湖北商会代表,首次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武汉大学校友会、武汉理工大学校友会等参加楚商大会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楚商朋友圈,构建起全球联动、协同发力的招商新格局。2025年,咸宁、恩施等地相继成立楚商联合会,至此全省17个市州都已成立楚商联合会。
    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广大楚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两个健康”更具民生温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4月1日,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动员部署会暨湖北省专场招聘活动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同日,各市州同步举办专场招聘活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担当扩容就业“蓄水池”,协同奏响“产教融合”更强音。今年以来,全省工商联系统累计举办校园招聘158次,4.4万人签订意向就业协议,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适配人才。
    作为率先在全国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省份,湖北坚持高位推动、形成合力,连续四年将“万企兴万村”行动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并纳入全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湖北省各级工商联坚持政治引领、典型示范,搭建全方位平台,建强结对帮扶机制,广泛动员楚商发扬光荣传统和优势作用,在促进乡村振兴中作出新贡献。截至目前,湖北全省5819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5578个村,实施项目8106个,投入资金1523亿元,村企振兴力量持续壮大。
    公益慈善领域,楚商同样彰显大爱情怀。8月16日,天门楚商张场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大桥项目总投资约1270万元,主要资金由楚商联合会会员企业筹集捐赠,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社企连心之桥、乡村振兴之桥、群众幸福之桥。
    在西藏日喀则地震、贵州榕江洪灾以及湖北咸丰等地遭遇严重汛情后,泰康、小米、九州通、高德红外、爱帝集团、程力汽车、猫人集团等一批知名楚商企业迅速响应,紧急调拨物资、捐款捐物、支援重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楚商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
江潮奔涌,风帆高悬,楚天辽阔。未来,湖北省工商联系统将继续以思想引领铸魂,以优质服务赋能,以协同合作聚力,让民营企业家在荆楚大地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以坚定信念、创新勇气和责任担当,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注入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