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25-10-22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形成“东品西卖、西品东输”资源互换模式 |
巧织“流通网”,丹东市工商联助边疆优品闯市场 |
|
| 作者:
■顾学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73 |
|
|
|
|
|
|
|
|
|
辽宁省丹东是辽宁省唯一一个边境城市。在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创新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中,丹东市工商联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战略决策,有效发挥“联”的优势,创新工作载体,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平台建设为核心引擎,统筹政策资源、市场网络与商会力量,构建起“政企联动、商会助力、数字赋能”的“民营企业进边疆”工作体系,为助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新路径。 多部门跨区域协作“双线破局” 丹东市工商联通过举办2024年篮球邀请赛暨“民营企业进边疆”经贸交流活动,辽商总会、大连、营口、辽阳等地近百名民营企业家齐聚丹东,激发了企业间的创新活力与合作潜力。与丹东市民宗局、丹东市侨联共同承办2024侨商进边疆暨“创业中华·侨兴辽宁”丹东行活动,邀请40余位侨商、38家企业到边疆、进丹东,8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覆盖农业生产、工业技术、经贸投资等多个领域。 同时,指导丹东市工商联执常委企业举办“边疆特产销全国”丹东海鲜文化旅游节,优化传统农贸市场经营模式,持续引入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水产及农副产品,打造兼具销售属性和文旅属性、多业态发展的边疆特产大集。与丹东市民宗局、丹东市商务局等部门共同承办2025年“边疆特产销全国·丹东站”活动,吸引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边境省区及海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的100余家企业参展,促成省内25家大型采购商与本市36家供应商开展对接。 此外,组织企业家先后赴新疆伊犁参加“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伊犁行”现场推进会,赴塔城、九师等地区开展边境地区经贸对接活动,推动边疆两省资源和产业对接、商品互贸跨区域互动往来。丹东市工商联已与新疆建设生产兵团、新疆九师白杨市、图木舒克市,广西防城港市、黑龙江鸡西市、双鸭山市、内蒙古满洲里市等多个边境地区工商联建立友好工商联,为进一步促进边疆地区民营企业项目合作、帮扶协作打下坚实基础。 商会联动拓展合作空间 丹东市工商联以异地商会为支点,构建“边疆—内地”双向流通网络,实现资源精准匹配与市场快速拓展。 据悉以北京丹东企业商会、天津辽宁商会丹东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为契机,先后组织丹东市民营企业携百余种优质地工产品参加“凤城好物、天津相约”巡展等主题展销活动;协同北京丹东企业商会围绕“边疆特产销全国”专项工作,与北京市首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首都10处高速服务区便利店开辟“丹东优品”专属货架,同步建立“丹东优品”线上小程序,与中国网“中国优品”线上平台达成合作意向,形成“商品展销+线上销售”双轮驱动,京津冀客群超百万人次。 打造江浙地区的“文化+消费”融合。借势扬州丹东商会成立,策划“边疆产品销全扬州行”活动,同步开展满族刺绣展演、朝鲜族美食体验等文化活动,以“非遗引流-场景消费-线上复购”模式打开长三角市场。 发起产业联盟倡议。加强与新疆、甘肃、黑龙江等边疆地区工商联联系,发起成立“边疆特产销全国产业联盟”倡议,吸纳各沿边地市的市场主体,建立“产品联销、信息共享、标准共通”机制,推动边疆省区工商联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互设产品专柜,构建常态化协作网络。与新疆谢利盖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东北区总代合作协议,与新疆九师辽疆数字丝路电商产业园达成联合经营模式与新疆电子商务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引进“疆物集品”系列产品、塔城地区巴什拜羊肉、“白杨礼赞”新疆特色产品等品类,形成“东品西卖、西品东输”的资源互换模式,带动边疆产品销量提升。 构建全国销售网络 丹东物产资源丰富,但始终面临边疆地区产品交通物流和宣传推广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发展瓶颈,丹东市工商联以“边疆特产销全国”工作为抓手,打造“基础产品展示—区域品牌塑造—畅通全国网络”三级平台体系。 建设标杆示范场景。会同丹东市民宗局联合打造全国首家“边疆特产销全国”展销示范店,设置特色地工产品展销区、非遗互动体验区等功能板块,集成直播带货、社群团购、跨境电商功能,创新“线下体验+线上直播+批量采购”模式,整合全市60余家工商联会员企业产品资源,严选丹东草莓、黄蚬子干、朝鲜族辣白菜等120余种特色商品,形成覆盖农产品、即食食品、调味品、文创伴手礼的全品类矩阵,带动本地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结合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等工作载体,创新建立智慧农业板块。以“智能硬件+软件”技术整合4个村集体的设施农业大棚,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等数据,实现草莓、蔬菜等农产品标准化种植与精准化管理,产量提升30%的同时降低损耗率15%,在提高村集体经济保障、帮助农户实现增收的同时,也为“一盒丹东”特产礼盒等产品线提供稳定供应链支撑。 丹东市工商联以“产业增效、文化融心、协作破局”的良性态势促进民营企业“两个健康”为核心,围绕“平台赋能、主体培育、生态优化”主线,推动边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数字赋能,助力民企技术升级。聚焦民企供应链短板,支持民企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预计降低损耗成本20%以上。依托“边疆产品销全国民企融合创新工厂”,为小微企业提供主播培训、品牌策划等服务。 拓展产业融合,激活民企创新活力。引导民企参与“文旅+消费”场景开发,支持开发“边境记忆”系列文创产品,形成“非遗工坊+景区体验+电商销售”产业链,打造“消费+文化”城市会客厅,推进“边疆产品销全国”示范店全国连锁,为中小企业提供展销及IP授权服务。 强化协作网络,构建民企发展共同体。以产业联盟为纽带,发起建立全国边境地区工商联协作机制,建立跨区域民营企业资源对接平台,发布市场数据、共享政策、统一流通标准。深化与沿边省区民企协作,联合开发文旅线路及商品礼包。依托异地丹东商会在长三角、珠三角建“丹东民企服务中心”,探索“飞地经济”模式,促成东中西部民企技术、人才、市场要素流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