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10-16
2025-10-16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江西新余打造数字人才“强磁场”

政校企协同发力,加速驱动民企转型升级

作者: ■王佳周梅兰邱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02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多措并举,着力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在数字人才的“引、育、留、用”等多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数字人才建设,形成政校企协同发力,有效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完善政策服务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部署,新余市积极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进一步完善数字技术人才制度设计,建立大数据专家库和数字经济人才专家库,入库专家百余名。出台支持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的十六条举措,出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的若干措施,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将数字人才纳入全市重点产业人才图谱,根据企业“高精尖缺”人才需求目录,实现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引才,发挥“双招双引”的协同作用。
    为解决人才落地的“后顾之忧”,新余市积极为数字人才引进留用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将电子信息作为人才引进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完善购房补贴、子女择校、岗位补贴、配偶就业等多项服务保障。对引进的数字经济人才给予新余学院正式编制,采取“在高校落编、在企业取酬”的举措,创新数字人才发展机制。
    此外,新余市拓展人才评定全新渠道,设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或技能人才年薪须达到新余市上年度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倍或2倍以上的薪酬最低门槛。推行“企业推荐+政府核验”闭环机制,由企业根据分配名额和自身生产经营实际,个性化制定自主认定实施方案,极大提升企业评价自主权。
    加强院校合作
    新余市人社局加强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着力打造各级数字技能平台载体,累计建成数字技能类省级高技能人才共建共享基地1家,数字技能领军人才领办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依托高校专业博士资源,组建“工博士服务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服务。新余学院与阿里云、慧科教育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选聘企业教师15人,开展专业共建和人才培养。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制定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工作方案,推进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等5个专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
    同时,新余市各高校和职业院校主动顺应经济发展对于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加大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推进职业教育的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围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等职业方向,新增一批数字领域新专业,面向未来培养培训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精于实操运用的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
    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
    新余市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形成数字人才培养三种新模式。
    定向班培养模式。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协议,企业提供人才参与教学以及教案编写,学校和企业共同编制教学大纲、拟订教学计划、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学生毕业后入企上班。如新钢公司、赣锋锂业等企业与江西冶金学院、江西工程学院等学校开设定向班,深入牵引钢铁、锂电“产业大脑”申报和建设,已有3个数字化转型产品赋能“产业大脑”。
    校企共建模式。新余市企业外聘专家签约江西省“科技副总”10余名,以外来高端人才带动培育本地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家、创投家、大数据中高端人才和“数字工程师”,全面推动人才服务支撑民营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新余市多个民营企业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有研集团、南昌航空大学等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产学研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这些合作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前沿、专业高效的数字化合作人才,还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企业自主培育模式。赣锋锂业、沃格光电等龙头企业结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需求,培育本领域本行业的数字化中高端人才和“数字工程师”,通过“师带徒”“项目化团队”等形式,进行定向式、梯度化培养,以需求为导向定向培育人才,形成契合企业自身需求的人才库,真正实现数字化人才供给端优化。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