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10-16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河南新野: |
大葱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
|
|
|
|
|
|
金秋时节,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湍河、白河两岸,葱农们驾驶着培土机穿梭田间,分拣车间里机械臂精准作业,保鲜库里一捆捆大葱整齐码放……这幅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正是新野县以大葱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写照。20年来,新野县从零星试种到万亩连片,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让一根大葱成为农民增收的“金扁担”,撑起乡村振兴的“致富梦”。 2003年,新野县樊集乡针对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决定引进大葱种植项目。“种惯了小麦玉米,突然改种大葱,万一赔了咋办?”农户们普遍存在顾虑。 为打消群众疑虑,樊集乡干部率先“吃螃蟹”。乡班子成员每人带头种植,在刘庄、后河两村打造500亩大葱示范田。他们白天泡在田间学技术,晚上走村入户讲政策,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全程精细化照料。当年,示范田亩产突破6000斤,亩效益超3000元,是常规农作物的5至6倍。 看到实在的收益,农户们的心结渐渐解开。2004年,乡里推出保护价收购政策,以“订单农业”模式保障农户收益,40多名乡干部、96名村干部再次带头扩种,全乡大葱种植面积迅速扩展到2000亩,亩纯效益达3500元。两年的实践,让“种葱能致富”的观念深植人心,为新野大葱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要壮大,科技是关键。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仅凭传统经验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当地积极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樊集乡党委联合河南鑫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多次赴河南省农科院、山东安丘等地取经,聘请3名专业技术人员驻点指导,从品种改良到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 2025年,种植户翁金召的22亩大葱遭遇雨水侵袭。在技术团队指导下,他及时采用科学补栽技术,不仅挽回损失,还实现亩产万余斤,年收入预计达20万元。 近年来,新野县更是加速科技赋能,先后引进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工厂化育苗等技术,实现从育苗到采收的全程机械化。如今,大葱亩产稳定在1.2万斤以上,亩均节约成本500元,增收900元,产品品质也大幅提升,远销重庆、西安、银川等地。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附加值高”,新野县不断延伸大葱产业链条。 鑫宛农业投资建设大型保鲜库、冷冻库,解决大葱集中上市的价格波动难题,让农户四季有收益。建成分拣、初加工、预包装车间,引入现代设备,替代传统人工扒葱,不仅提高效率,还让大葱品相更优,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目前,该公司每天可处理20至30吨大葱,常年带动百余名周边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新野县形成“育苗、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格局,大葱年产值达5.76亿元,带动1.1万户农户种植,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成为国内知名的大葱主产区。 如今,新野大葱不仅辐射本县多个乡镇,还带动卧龙区英庄乡、宛城区瓦店镇及邓州、唐河等地发展大葱产业4万余亩,形成跨区域的产业集群。未来,新野县将持续推动大葱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书写更多增收致富新篇章。(王凯陈玉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