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10-15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财通基金“小橘灯·浙里健行”科技助残公益项目启动 |
|
|
|
|
|
|
日前,财通基金“小橘灯·浙里健行”科技助残公益项目捐赠仪式暨志愿服务活动在浙江省残疾人之家温暖举行。活动由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指导,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前沿科技赋能残疾人生活,帮助肢体残疾人打破行动壁垒,重拾自信与尊严。 活动现场,财通基金向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人民币20万元,专项用于“小橘灯·浙里健行”科技助残公益项目,将为就业年龄段的下肢肢体残疾人免费适配融合“脑机接口+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仿生假肢,帮助他们实现更自然、更安全、更自由的行走体验,提升生活质量,拓宽就业与社交空间。 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浙江积极探索“科技助残”新路径,推动智能辅具研发与应用,持续优化无障碍环境。此次财通基金携手基金会,为残疾人免费适配高端智能假肢,是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不仅为残疾人朋友提供了切实的生活支持,更彰显了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温度与格局。 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吴明建表示,财通基金始终秉持“坚守金融初心助力共富先行”的企业使命,积极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行业文化,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自2011年成立以来,公司已累计投入近500万元用于扶贫助学、乡村振兴、应急救灾及公益助残等事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指出,此次聚焦“科技助残”,是希望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残疾人的行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助力其实现从“被救助”到“自立自强”的转变。 在项目介绍环节,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详细解读了智能仿生假肢的技术优势、项目实施流程和社会意义。未来,项目还将提供个性化适配服务与长期跟踪维护,确保科技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渴望的,不仅仅是一副支撑身体的工具,更是一把能重新打开社会大门、实现自我价值的钥匙。”受助人代表、刚大学毕业的万逸雯动情分享。她曾因下肢残疾而长期受限于出行与就业的困境,如今穿上智能假肢后,已能平稳行走、跳健身操,甚至期待与家人共游山河。“科技让我重新感受到对身体的掌控,也让我更有信心去追逐梦想。” “‘小橘灯·浙里健行’不仅是一项公益捐赠,更是一次社会共融的积极探索。基金会将严格规范项目执行,确保每一分善款落在实处,让科技的温度真正抵达需要帮助的人群。当智能假肢迈出的每一步,都承载着社会的关爱与期待,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将昂首挺胸,走出家门,走向职场,走向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小飞说。(李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