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10-1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王老吉、加多宝境外“斗法” |
企业商标权争夺硝烟再起 |
|
作者:
■本报记者 宋寒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05 |
|
|
|
|
|
|
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商标权之争再度掀起,战火蔓延至境外。这场持续十余年的商标拉锯战,引起人们对企业商标品牌保护的广泛关注。 十年商标之争 今年8月,王老吉宣布正式将英文标识“WALOVI”定为国际核心品牌,同步推出四款国际罐产品。 9月30日,加多宝发布文章,称其关联公司万捷有限公司在加拿大联邦法院及欧盟普通法院的多起诉讼中,成功捍卫“王老吉”海外系列商标的合法权益,并表示在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有效“王老吉”商标。 9月30日当晚,王老吉发布声明称加多宝集团所谓“侵权、假冒、不正当竞争”的表述,是对商标法律定义的误读与误导,并指出已在21个国家/地区对加多宝关联公司的“恶意注册”行为发起维权。 10月10日,加多宝再次做出回应,称将继续坚定积极推进品牌维权和保证工作,依法捍卫加多宝集团拥有的海外“王老吉”品牌的知识产权。 王老吉与加多宝关于商标权之争由来已久。据悉,1995年,广药集团(王老吉品牌所有者)授权加多宝集团使用“王老吉”商标生产红罐凉茶。经过多年发展,加多宝将年销售额从不足亿元推升至超200亿元,但品牌所有权始终归属广药集团。 2010年,广药集团启动商标收回程序,指控加多宝在授权合约到期后仍违规使用商标。2012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定加多宝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双方开启法律“车轮战”。随后一段时间内,双方从商标权、红罐包装到广告语诉讼超20起,互有胜负。 本次王老吉与加多宝纷争,始于加多宝在多个境外市场抢先注册“王老吉”商标,试图制约广药集团的海外扩张。广药集团则通过异议程序反击,双方在港澳、东南亚等地陷入僵持。 商标权乱象蔓延 同样陷入商标权纠纷的企业还有南北稻香村,目前,苏州稻香村与北京稻香村均持有“稻香村”商标,但因历史渊源和地域市场重叠,长期陷入“糕点界南北战争”。为此,双方通过诉讼、电商平台投诉等手段导致消费者混淆、渠道商被迫“站队”。 争议的核心同样在于“稻香村”商标的归属与分割。首先,关于“稻香村”品牌两者在字号使用和商标注册方面存在“时间差”。 记者梳理发现,北稻1983年成立,1996年申请稻香村注册商标,注册类别为3007类烘馅饼(意大利式):馅饼; 饺子等产品。 而苏稻在历史上更悠久,稻香村字号使用方面最早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稻香村商标注册方面,苏稻所持有的“稻香村DXC”商标是在1982年申请注册,注册类别为3006类“饼干”,之后1986年分别又在2911类瓜子、3006类糕点、果子面包分别注册。 随后,北稻和苏稻两者对谁是真正的“稻香村”开展抢夺。鉴于苏稻同北稻业务方面高度重合,两者对谁是真正的“稻香村”宗源引发纷争,在一段时间内,两家企业双方都认为自己是“稻香村”品牌的合法继承人,并在市场上极力扩张自己的产品线,导致边界日益模糊。 最终最高院考虑到南北稻香村各自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行业已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划清彼此商标标识之间的界限,诚信经营、彼此尊重,焕发稻香村老字号的生命和活力,使稻香村老字号基业长青。 海外商标权困局 关于企业商标权所有权以及海外被恶意抢注现象并非个例。2023年10月,老干妈公司的“老干妈”商标在巴西存在被恶意抢注的风险,随后其商标在秘鲁、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也存在涉嫌被恶意抢注现象。 据统计,老干妈公司在2003年通过马德里体系在3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但仍有一些国家未能覆盖。抢注者利用这一特性,在老干妈公司未及时在当地注册商标的国家抢先申请,阻止其进入同一市场或减缓其进入速度,以抢占市场份额。 部分企业出海过程中往往没有为商标保护提前进行海外布局,致使商标被恶意抢注。商标被抢注可能导致企业海外拓展受阻,导致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面临法律障碍,甚至需高价回购商标或被迫更换品牌,如“青岛啤酒”在美被抢注、联想因“Legend”海外受阻而更名为“Lenovo”。 商标不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出海过程中保护盾。在王老吉与加多宝的硝烟之外,中国品牌需构建更完善的商标战略体系,方能在全球市场中行稳致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