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10-10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拓展乡村建设新领域 |
金融“贷”动三农,绘就乡村好“丰”景 |
|
作者:
■董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615 |
|
|
|
|
|
|
陕北高原的苹果园里,连片防雹网下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内,各式蔬菜青翠欲滴等待发售;宁夏枸杞田间,百亩农田焕发勃勃生机……金秋时节,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曾几何时,资金短缺、贷款无门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发展。如今,随着金融机构服务不断下沉,更多创新金融产品如春雨般滋润着田间地头,绘就了乡村好“丰”景。 产品创新: 从“信用证”到“通行证” 受缺乏抵押物、信用数据缺失等制约,农民贷款难问题长期存在。为此,多家金融机构立足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创新信贷产品,进一步加大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在浙江,径山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是当地的特色产业。然而,由于资金短缺,许多茶企和茶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中国银行余杭支行主动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径山茶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与径山茶行业协会单位、茶叶加工企业以及专业经济合作社的紧密合作,依托“和美乡村贷”“杭市贷”等特色普惠产品,为径山茶产业链客群提供信贷支持超3000万元,护航茶业增效、茶农增收,让非遗茶香在金融助力下历久弥新。 在吉林,农安县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冰轮制冷工程有限公司新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新的冷库设备。10余年时间,该公司从仅有几人的小团队,逐步发展成省内为数不多拥有GC2压力管道设计和施工双资质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然而,公司发展过程中却与其他小微企业一样遇到了融资难题。 2025年初,企业急需资金承租厂房、升级设备生产线。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立刻向企业推荐了“善新贷”业务,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短短几天内就为公司发放了270万元贷款,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前不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提到,健全层次分明、优势互补、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持续增强“三农”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大力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努力提高特定群体金融服务质效。 为更好地将金融服务精于“微”处,除国有大行外,多家中小银行也将信贷资源向县域乡村市场倾斜。如,农村中小银行按照“支农支小”的定位,积极扎根基层,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平阳农商银行聚焦生猪产业需求,针对生猪企业缺乏标准化抵押物、生物活体抵押价值难评估等问题,创新推广“生物活体抵押贷”。该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周润芝介绍:“企业通过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以生猪进行抵押登记,可实现轻松融资,贷款利率比一般企业贷款降低150个基点。目前,已发放‘生物活体抵押贷’71户、金额4732万元。” 这些创新产品打造出多项特色金融服务品牌,满足了涉农企业加工生产、设备更新等资金需求。 业内专家表示,产品创新背后是理念的转变。商业银行打破传统贷款依赖固定资产抵押的模式,从企业经营状况、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多维度综合评估。才能将企业的“信用”真正转化为融资“通行证”。 服务深化: 从“跑腿”到“科技赋能” 金融服务下沉乡村,不仅需要产品创新,更需要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盘旋在田间地头上空的无人机越来越多了。农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推出科技味十足的信贷产品,让农户轻松地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在长江入海口的江海之畔,春耕春管进入了关键时期。“现在正是小麦的抽穗阶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很重要。”在江苏南通通州的志友家庭农场,农场工人正操作着手中的遥控器,一架植保无人机腾挪而起,在麦田间穿梭往返,向下均匀喷洒出雾状农药。 站在田野垄间,农场主吴志友感慨万千,“以前地不多,全靠人力起早贪黑,现在换成植保无人机了,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亩地的洒药,最快速度可达每秒13.8米,比人工效率提升40倍。不仅速度快,还不漏喷、不重喷、喷洒均匀,真是农活好帮手。” 今年一季度,支付完土地流转租金后,吴志友手里的现金出现了缺口。为了顺利提早定到肥料,在农行客户经理的协助下,吴志友在手机银行里提了1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近日,吴志友看到附近的农机经营部正在“上新”植保无人机,便又立即从他的“备用金库”里申请提款14万元,订购了两台植保无人机。 “很方便,要用钱的时候手机上自己操作,几秒钟钱就到账了,还款也一样,不用跑银行。”吴志友介绍说,买农机都要现钱,但农场的粮食收上来后不一定就能马上卖掉变现,再加上农资、人工费用都是少不了的日常开销,农行的贷款帮他解决了很多问题。 如今,智慧农业已成为春耕春种的新趋势,针对这一新资金需求,农业银行专门出台了创新的金融服务方案。 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孙立刚表示,今年以来,农业银行已投放春耕备耕贷款超过2000亿元,资金主要投向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 为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趋势,农业银行因地制宜创新产品服务,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生产。针对购买无人机的农户,农业银行基于飞行数据,推出高额度、低利率的“飞手贷”,全流程线上审批,从申请到放款最快只需要5分钟,让更多农户在春耕备耕期间享受到科技便利。 科技的赋能,除了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便捷,更为处于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企业有了坚实的金融“臂膀”。 长春致远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重型卡车、工程车用车载LNG供气系统、氢能源供气系统等能源装备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也曾因业务扩张遭遇经营性资金瓶颈,建行吉林省分行雪中送炭,2300万元贷款及时雨般助力企业发展。 “智能装备的应用,让各个数字化车间得以统一管理、协调生产,实现了管理运营的全链路数字化闭环,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公司董事长张远表示。在建设银行长期以来的金融支持下,企业得以跻身新能源装备行业第一梯队,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血脉延伸: 从“产业”到“民生” 金融“活水”滋润乡土,不仅助力产业发展,更改善了农村民生,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 在北京顺义区大孙各庄镇,村民王大哥曾长期被老旧农宅的安全隐患所困扰。墙体斑驳、裂缝纵横,每逢雨季,屋外大雨滂沱,屋内便小雨淅沥,不仅严重影响家人生活品质,更带来诸多不便。王大哥虽已选定当地经验丰富的建筑公司准备翻建新房,但建房资金缺口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转机源于北京农商银行与优质建筑公司共建的金融服务生态。在双方业务洽谈中,建筑公司了解到王大哥的资金难题,深知其渴望安居的“心病”,当即推荐了北京农商银行专为农民宅基地建房量身定制的“新民居贷款”产品。银行在得知信息后迅速响应,主动对接,安排专属客户经理提供全程上门服务,高效收集资料、精准解读政策、快速完成审批流程。王大哥的安居梦想得以迅速落地开花。当他搬进窗明几净、庭院规整的新居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新房子,不只是砖瓦水泥,它是我们全家人的新奔头啊!” 为提升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展。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金融机构要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曾圣钧表示,农村商业银行立足当地,对本地经济情况较为熟悉,能够更好地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此外,通过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将促使农村商业银行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更好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如针对农村特色产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农村消费金融产品等,以及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结算、理财、保险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丰富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种类。 金融支持三农,看的不是报表上的数字,而是田野里的希望。 在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邮储银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挂职干部王进军,充分发挥邮储专业优势和协调能力,深入产业中间,化身“首席联络员”和“助农销售官”,整合邮银资源,他说:“这些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当一个为乡亲们跑腿、帮他们解决资金困难的邮储人。” 千千万万个“王进军”正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土地上,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服务三农,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美的风景。 (图)江苏南通通州的吴志友家庭农场,农场工人正操作着手中的遥控器,一架植保无人机腾挪而起,在麦田间穿梭往返,向下均匀喷洒出雾状农药。 农行工作人员上门为农户提供订购“无人机”贷款服务。农业银行供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