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9-30
2025-09-30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在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上,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123
    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达1.4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78%,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39.64%;平均研发强度3.5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91个百分点;共持有国内外有效专利142.81万件,同比增长27.58%,其中发明专利59.46万件,同比增长15.55%……在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民营企业再递亮眼创新答卷。
    作为全国工商联打造的高规格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交流平台,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聚力陕西"为主题,采用"153"活动模式(1场主题大会活动、5个产业合作平行专场、3条实地考察线路),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迈出民营经济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的坚实步伐。
    与往届相比,本届大会呈现三大特点:创新成果量质齐升,30万项有效专利实现产业化,产值合计1721.53亿元;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中有112家是中国民营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7.42%;创新生态更加完善,超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297家企业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
    锚定战略方向,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表示,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打造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担当重任。
    当前,民营企业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参与战略领域国际科技竞争,逐渐成为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涵盖7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82%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2%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中,369家参与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907家企业建设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3587个,同比增长8.17%。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研发投入达2854.0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8.8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研发投入2479.69亿元,平均研发强度8.41%,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民营企业创新模式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今年携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企业出题、科学家答题,9900万元重点投向基础研究,撬动全社会智力破解'卡脖子'问题。"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说。
    齐鲁制药聚焦源头创新,锚定临床未被满足的用药需求,建立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保持高研发强度,深化产学研用协作创新。"十四五"期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在研创新药物80余项。
    在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民营企业正通过持续创新实现跨越。陕西华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折生阳介绍,华秦科技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主研发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承担近二百项科研项目,为数十项大国重器提供配套支持,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筑牢安全发展根基。
    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激活新质生产力动能
    当前,民营企业正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实现供应链全链条标准化,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大显身手。
    《2025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入围企业共有30万项有效专利实现产业化,产值合计1721.53亿元;247家企业签署技术市场合同共33.60万项,成交金额1195.09亿元。数字化转型方面,75.05%的企业已制定数字化战略规划,77.74%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网络安全产业是创新驱动的产业,这个产业一天不创新就落后,落后就挨打。"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从网络安全领域展示了融合创新的成果:随着智能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安全问题复杂性、破坏性质变。奇安信将在陕设立"丝路总部"并同步建设"丝路人工智能安全示范中心",以"三秦研创+产业赋能+丝路拓新"为路径,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人工智能安全服务枢纽。
    从产业升级角度,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表示:“荣事达突破传统家电制造范畴,从单一产品竞争到系统集成升级,再到向空间解决方案转型,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房屋新兴产业。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领域,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服务能力,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赋能。”
    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谈到企业创新实践时说:“我们围绕水产食品产业链,一是持续推进良种引进与选育,二是积极参与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水产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他感受到民营经济的活力与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认为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成效显著。
    把握创新规律,走稳高质量发展道路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民营企业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高云龙的讲话为民营企业提供思考。他指出:“要深刻把握企业创新发展规律,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现科技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投入的良性循环,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报告》显示,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9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87%;利润总额2.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5%。民营企业正通过把握创新规律、优化创新生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增林说:“我们始终将研发创新放在首位,先后在西安、南京、广州等地建立研发中心,累计获得国防专利、发明专利等各类自主知识产权1000余项,多项核心军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创新生态构建方面,民营企业展现开放合作姿态。瑞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平介绍,瑞立坚守汽摩配实业38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聚焦汽车“新四化”,在电控、智能制动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打造“新瑞立”汽配连锁平台,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通过“国企实力+民企活力”的合资合作模式,为汽车后市场注入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
    民营企业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在科研组织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报告》显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超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了合作,297家企业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265家参与建设联合实验室,258家参与建设产业技术联盟。
    中瓴星能创始人兼CEO邵省从新能源领域分享经验:“我们坚守‘一主两翼’战略,‘主’是聚焦于主是聚焦于分布式光伏和风电、储能和充电桩等投建运一体化的综合能源服务。‘两翼’分别指自主知识产权的AI能源云平台和AI智能清洁机器人。云平台通过AI大模型实现能源管理和无人踏勘并一键生成设计图纸。智能清洁机器人可实现无人智能化检修、清洁和维护发电设备”这种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成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普遍选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高云龙的讲话,在会场引起强烈共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广大民营企业将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持续发力,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