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9-26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保险业破局消费供需“四大错配” |
|
|
|
|
|
|
近年来,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业务功能作用,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助力改善消费条件、创造消费场景,不断提升金融消费服务能力。但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也呈现出供需错配四大现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陈仪日前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不同家庭的风险管理偏好与保障需求差异明显,难以满足消费者新需求。调研数据显示,28%的受访者认为投保方案无法匹配自身需求,是投保失败的首要原因。 此外,保险行业还表现出,足额健康保障需求与低覆盖供给错配。《白皮书》还指出,当前中国重大疾病治疗费用中位数已达30万元,但2024年各人身险公司理赔年报显示,重疾险件均赔付金额不足10万元,说明多数家庭健康保障未达足额水平。这一现象,与近些年寿险行业增额终身寿险热销的现象形成剧烈反差。 陈仪还提出,长效财富管理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是跨周期财富需求与短期化供给错配;多元化养老需求与弱协同供给错配即为保险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大多数消费者实际需求没有被满足。 针对以上问题,《白皮书》提供有效解决指南。作为本次白皮书研究组核心专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提出一项核心发现:从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看,新兴市场保险业增长初期主要依靠制度推动,后期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拉动。同时,根据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曲线测算,保费收入弹性的高峰点在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中国目前人均GDP约1.35万美元,这意味着我国保险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为响应新时期家庭对风险管理的全新需求,促进寿险行业的整体服务能力升级,《白皮书》研究组指出,首先,要精准识别风险,围绕客户家庭风险管理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其次,科学评估风险,量化工具平衡客户足额保障与成本支出。其三,高效解决风险,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匹配客户需求。此外,风险减量长效管理:整合资源打造高品质服务生态。 长城人寿董事长白力在《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本次白皮书研究贯通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横跨供需两端视野,层次清晰地分析了当前中国家庭风险的形成、变化及应对之道,对全方位提升家庭风险认知和管理水平有重大意义。 长城人寿总经理王玉改现场介绍,公司在为每个家庭提供风险保障服务方案过程中,力求做到让消费者“保心安”“享心安”“投心安”。例如,长城人寿推出了“长城AI家保”“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知客系统”等多项智能工具,协助客户准确识别风险、科学配置保险。此外,还通过官微平台实现保单借款、资金领取等业务实时到账,极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打造“三好”理赔服务体系,实现重疾一日赔、赔款秒到账,以极致效率兑现服务承诺。 参会代表普遍认为,当下,中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深层变革,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新技术革命等多重宏观经济因素变化,家庭风险意识、形态及应对体系正在被重塑。商业保险也从单一风险补偿升级为生活品质、财富管理的全面管理工具,成为现代家庭财富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这种转变为保险业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李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