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9-23
2025-09-23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我国经济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

已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作者: ■本报记者祝凤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50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已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正逐步构建。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需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提出5年来,我国始终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李高介绍,在推动构建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同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我国还积极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发布甲烷和工业氧化亚氮控排方案,将氢氟碳化物纳入配额管理,将煤矿瓦斯排放的限值从30%加严到8%,强化对甲烷的排放控制。
    同时,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我们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我们还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先后制定30余项制度规范,初步形成多层级、较完备的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李高介绍。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489.61亿元。与此同时,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提升。全国碳市场实现了稳起步、稳运行,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
    此外,我国还牵头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指导发布了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填补了国内数据空白。定期发布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推动碳足迹规则标准实现国际的衔接互认。我国还深入推进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我国联合多个部门印发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我国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推动提升重点区域气候韧性,加强青藏高原等关键脆弱区域气候风险评估。发布早期预警促进适应行动方案,打造气候适应伙伴关系。
    李高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健全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此外,今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黄润秋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近年来,我们围绕以高水平保护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涉及标准规范、精准监管、环评改革、市场机制、绿色金融等方方面面。
    在加强准入管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方面,“十四五”期间,全国“两高”(高排放、高污染)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的环评数量不断增加,2025年上半年两项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3%。据初步统计,“十四五”以来共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类的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46万个,涉及总投资6.28万亿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
    在强化标准引领,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方面,我国健全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完成了32项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十四五”以来,共有1.98亿吨焦化产能、1.1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00多台燃煤锅炉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传统产业展现了新面貌、焕发新活力。
    在加快科技创新,激发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方面,建成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聚了5000多项优秀科技成果,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发展绿色金融,助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十四五”以来,有100多个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已获得授信金额2164亿元、发放贷款764亿元。2024年,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项目推介机制,首批项目签订的贷款合同已达到143个亿。
    另外,我国还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实践模式和路径创新。比如这些年,我国以城市的河流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通过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建立滨河绿化带和城市公园等,极大提升了城市品质,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像北京朝阳区的亮马河,过去水质是劣Ⅴ类,经过综合治理,已经成为风景优美的“城市会客厅”,每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
    黄润秋表示,下一步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动政策体系落地见效,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