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9-23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升级 |
|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12 |
|
|
|
|
|
|
“银发金街”“童趣乐园”……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 这些都是源于商务部等九部门近日对外发布的《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提出,鼓励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发展智慧商店、AI食堂、自助售卖机、自提柜、无人数字终端等。 《通知》提出新目标,推动一批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 今年以来,提振消费利好政策频出。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6月,央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此外,多轮“国补”持续发力,进一步为消费市场注入动力。 所谓一刻钟生活圈的核心意义,是让居民在步行范围内解决绝大多数日常需求,本质是提升城市生活便利性、幸福感与城市治理效率的民生工程。 在解决一刻钟生活圈的具体意义表现为,大幅节省购物、就医、办事的通勤时间,尤其便利老人、儿童和上班族;同时通过完善的社区配套(如健身广场、文化站),丰富日常生活,增强归属感。 另外,具体推动城市资源从核心商圈向社区下沉,缓解“大城市病”,如交通拥堵、核心区人流压力的同时还能激活社区商业活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城市均衡发展。同时拉近邻里距离,为构建和谐社区、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提供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一刻钟生活圈规划布局要加强顶层设计,摸清商业网点底数以及社区人口结构等情况,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在分类建设布局上,老旧小区利用存量资源补齐短板,新建居住区坚持相对集中原则,商业设施配备较为齐全的社区优化业态组合。推动商居和谐,商业设施建设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具体实施中要规划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如便利店、菜市场、早餐点、维修点等。同时鼓励“一店多能”。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运动健身房、幼儿托管点等,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突出重点业态,围绕居民急难愁盼事项,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好“一老一小”。 在数智化方面,鼓励应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发展智慧商店等,搭建智慧服务平台,加强供需对接与线上线下联动,提高便民生活圈的智慧化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从消费看,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服务消费潜力也在不断释放,旅游休闲、演出赛事、信息通讯等服务较为活跃。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 另外,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负责人近日公开表示,接下来还会出台住宿业高质量发展、铁路与旅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政策“组合拳”。初步统计,围绕建立服务消费“1+N”政策体系,相关部门目前已经出台了30多项政策文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