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9-10
2025-09-10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农夫子”绘就乡村振兴“梦里花园”

八年耕耘,从愿景到图景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20
    八年前,湖北省孝昌梦里花园花木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周巷镇正式揭牌,2200余户种植户在联合社旗帜下郑重签字时,这片土地上回荡着最朴素的愿望——“让乡亲们的日子像苗木一样枝繁叶茂”。如今,这里已从分散的种植散户聚集地,成长为覆盖3个县14个乡镇、坐拥12.6万亩产业基地、年产值超5亿元的现代农业联合体,旗下农夫子品牌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样本。
    创始人沈腾,这位从华中农业大学走出的新时代新农人、省人大代表、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便是这段成长的亲历者。他从300亩草坪、300亩苗木起步,产值从400万元逐步攀升至3亿元;从依托林业站摸索前行,到打造梦里花园创客中心、为农服务中心,再到建成如今的农夫子教育培训基地,白手起家的他已投资2.4亿元,建成乡土人才培养基地,正朝着多元化、融合化、集团化、资本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模式破局,从“单打独斗”到“联合舰队”
    八年前,孝昌苗木产业深陷“散户种植—中间商压价—市场波动风险”的循环。沈腾将34家企业、10个乡镇的种植户凝聚起来,创新推出“联合社+企业+种植户”模式,实现“五统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资采购、统一品牌销售、统一金融支持、统一风险共担。
    2017年成立首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承接的绿化工程从400万元跃升至700万元;2021年,产业基地扩大至7万亩,年产值达2亿元,带动就业30万人次;2025年,联合社成员单位增至178家,年产值突破5亿元,成功链接脱贫户1714户。
    周巷镇种植大户黄胜初的茶园,正是这场变革的生动注脚。通过联合社的“622模式”(企业占股60%、村集体20%、农户20%),他的20亩茶园年收入从20万元增至40万元,更成为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实训基地。
    科技赋能,从传统种植到全链升级
    八年间,联合社以“农业+”思维不断突破边界,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引入智能灌溉等先进技术,苗木成活率大幅提升至98%;注册“梦里花园”商标,开发观赏苗木、盆景等高附加值产品,溢价率高达30%;打造“苗木+文旅”生态圈,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衍生出亲子农场、研学基地等新业态。
    2024年,联合社旗下农夫子品牌应运而生。以“自然农法”为核心,该品牌不仅整合联合社的种植资源,更通过“创客中心”孵化出园林设计、电商销售、冷链物流等产业链环节。农夫子教育培训基地落地后,3280余名乡土人才掌握了数字化种植技术,132名青年创客在此培育出草莓大棚、生态民宿等项目。
    责任担当,从经济联合到共同富裕
    联合社的八年历程,始终印刻着“共同富裕”的温暖底色:通过土地入股、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等方式,助力850户贫困户脱贫。周国平一家便是受益者,年收入从3万元增至5万元;以“村企共建”模式盘活闲置土地,周巷镇9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2万元。
    八年来,联合社累计发放工人工资超3亿元,36万人次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绘就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图景。
    从最初的2200户种植户抱团,到如今辐射三县十四镇的现代农业联合体,农夫子的成长轨迹,正是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在这里,新农人以智慧唤醒土地潜能,以创新架起市场桥梁,以担当托举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写下了属于民营企业的厚重篇章。
    站在八周年的节点,农夫子品牌正以“集团化战略”开启新征程,与湖北孟宗文旅、孝昌昌弘文旅合资建设农夫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农文旅教”一体化平台;推行“双导师制”(业务导师+心理导师),为青年创客提供从种植到营销的全链条支持;借鉴“一带一路”经验,将孝昌苗木推向中东、东南亚市场,2025年已接到海外订单。
    作为农业领域民营企业的一员,农夫子的八年,是用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活力的八年,是用实干担当践行社会责任的八年。未来,这份“让土地增效、让乡亲增收”的承诺不会褪色,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脚步不会停歇——下一个八年,“梦里花园”的画卷上,将续写更多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新故事,让民营企业的担当在田野间持续生长。(邹莎)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