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9-10
2025-09-10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环境素养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44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举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显示,我国积极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推动全民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推动绿色发展、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绿色发展,需推进绿色生产,如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科技创新;促进环境可持续化,如污染防治、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如提供绿色公共产品、创造绿色就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而更重要的是,应促进人们环境素养自觉养成、加快环境素养的普遍提升。
    环境素养不仅是对环境知识的了解,而且是一个更综合、更深层次的概念,是个体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一个有环境素养的人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体现在“心中有觉、手上有活、肩上有责”。
    绿色生产生活、绿色发展需要全民参与共建。经济政策、法律条款、文化宣传属于外在的驱动系统,而从内生发的环保动力,才是快速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的动力。既需经济政策激励、相关法律条款和绿色文化理念的推广,还全民环境素养的养成。提升全民环境素养,是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的长效保障。
    因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既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完善政策法规等外在条件,又要不遗余力地培育公民环境素养等内在条件,实现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深刻转变。
    环境素养的普遍养成与提升要建立多层次的激励体系。首先,物质激励,直接、快速地让绿色选择“更划算”“更便利”,如针对个人与家庭加大绿色消费补贴、碳积分奖励等;针对企业与社会组织加强绿色税收优惠、绿色信贷与融资等。其次,文化激励,推动环保理念持续深入人心。如建立荣誉体系,评选“绿色家庭”“环保先锋”“低碳社区”等,并给予公开表彰和宣传;在企业社会责任评选中,将环境绩效作为重要指标;营造社会氛围,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影视戏剧作品、综艺小品节目、游戏动漫等文化产品中,强化“软性”影响;促进社群互动,积极支持开展各种环保主题的社群活动,如旧物交换市集、徒步净山、观鸟活动等,让人们在各种环保主题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再者,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强制性法规,如严格垃圾分类立法、高标准企业排放标准以及透明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等。
    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环境素养还需从“心”出发,创造机会走进自然,如自然生态园区研学、湿地观鸟等,亲身体验环境的美好与脆弱,激发人们内在的保护欲和责任感。
    提升环境素养,需物质激励、文化激励、制度约束并重,让爱护环境、绿色生产生活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追求。加快环境素养提升,纵深推进绿色发展,让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主流。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