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9-03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浙江省余姚市工商联: |
“工坊小支点”撬动“共富大事业” |
|
|
|
|
|
|
“就业有渠道,增收有保障,共富可持续。”在日前由浙江省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工商联主办的宁波市深化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推进会上,宁波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建云充分肯定了全市工商联系统在“共富工坊”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宁波市工商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和商(协)会组织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累计建成“共富工坊”222家,覆盖制造、农业、文旅、手工业等十大领域,有效带动近2万名低收入农户、留守妇女、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达1500-6000元,通过“工坊小支点”撬动“共富大事业”。 会上,余姚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郑杰作交流发言。据了解,截至目前,余姚市工商联已建成运营60家“共富工坊”,形成了集群式发展。通过整合政府、民企、金融、科研、社会等资源,探索出一套机制完善、运行高效、成效显著的“共富工坊”建设路径。 “创业+共富”。余姚市工商联联动龙头企业、青创农场、特色农业产业园等科创阵地,招引有能力、愿创业的“新农人”建设“共富工坊”,挖掘乡村文旅、特色农副产品、非遗技艺等资源,在助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学本领、涨收入。 “帮扶+共富”。余姚市工商联积极引导规上民营企业以定向招工的形式开展各类帮扶,打造“工疗融合”型车间和生产线,帮助残障人士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融入。 “技能+共富”。余姚市工商联依托技师学院等机构开设对口技能培训,推行“导师带徒”“以老带新”等培养机制,助力帮扶对象提升技能水平、取得职业认证,实现岗位需求与能力素质的精准适配,切实提升“共富工坊”的带富实效。 “平台+共富”。余姚市工商联联合建设银行推出专项金融支持项目,为12家“共富工坊”发放信用贷款1.9亿元,并依托其线上线下网络助力农副产品销售;携手相关企业在机场开展月度品牌主题推荐活动,展销来自8家“共富工坊”共30余款特色产品。 “典型+共富”。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残障人士、少数民族同胞、东西部协作对象的五类帮扶工坊以及“职教兴坊”,余姚市工商联实施分类指导,每类重点培育1~2个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以上举措,余姚市工商联不仅孵化出舜韵电子工坊、兴泰机械工坊、四明虹工坊等一批省级示范和优秀典型案例,也打响了余姚茶叶、铁皮石斛、杨梅(酒)、榨菜等特色农副产品的“金招牌”。截至目前,已带动相关低收入群体近5000人稳定增收,年采购帮扶农产品超400万元,人均月增收达3600元,产业总产值突破9亿元。(周曦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