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8-27
2025-08-27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河北易县:

三向发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新生态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213
    “以前跑项目审批要找多个部门,现在包联领导带着我们‘一站式’对接,问题解决效率翻了三倍。”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经济开发区的瑞熠天制造有限公司车间里,总经理苑文玉看着刚投产的智能生产线感慨。这一变化,源于易县以“领导、部门、社会组织”三向发力构建的亲清政商关系新生态——通过打破政企沟通的“中梗阻”,让“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从口号变为可触摸的温暖,为民营经济注入蓬勃动能。
    “关键少数”站C位:从“被动等访”到“主动破题”的思想突围
    在易县,领导干部不是政商关系的“旁观者”,而是“破题者”。县领导带头践行为企业服务的“精准滴灌”,用“面对面”的温度,消解“背靠背”的距离。“融资难曾让我们卡在设备升级的节骨眼上。”玖申防水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忆,去年初,他在政企对接会上提起资金压力,县领导当场要求金融办牵头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最终企业从建设银行易县支行成功获得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
    针对石材产业低端竞争的痛点,分管工业的副县长牵头推动成立石材产业协会,组织专家团队制定绿色转型标准,引导企业改造环保设备。针对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分管营商环境的领导推动设立优化营商环境监督联络点,梳理政商交往负面清单,让干部既“敢作为”又“守底线”。
    更有包联制度的常态化创新。全县38名县级领导包联56家重点民企、23个重大项目,每月至少1次走访,既当“政策翻译员”又做“问题协调员”。今年以来,包联县领导累计收集诉求57件,解决率98%,企业普遍反映“不用找关系、不用绕弯子,问题就能解决”。
    部门协同织密网:从“各自为战”到“系统赋能”的机制重构
    在易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统战部、工商联要发挥好牵头部门优势,健全工作机制,协调联动各职能部门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当好民营企业家的‘家人’。”易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时鹏说。县委统战部结合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构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大统战工作格局,持续擦亮易县“企业之声”“企业家大讲堂”服务品牌,联合各成员单位线上整合惠企政策、诉求反映、信用修复等功能,线下通过开展“局长接待日”“政策进园区”等活动,实现“线上一键提交、线下快速响应”。
    “我们需要的不是‘运动式’服务,而是‘滴灌式’支持。”易州商会副会长梁术文对“企业家大讲堂”赞不绝口。今年,县委统战部、工商联联合相关部门邀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开设“数字转型”“信用管理”等课程,累计培训企业家800余人次。“以前参加政策培训像‘听天书’,现在老师用我们的案例讲解,一听就懂。”刚听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解读的河北柿柿如意公司总经理王永旺说。
    部门协同的关键在“破壁”。易县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对接会,推动税务、科工、人社等部门联合出台《惠企政策手册》,将分散的27项政策打包推送。今年初,针对红起来的“冰柿”,易县把厂房给商家建到了工业园区,多次召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协调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2件,并投资2000多万元,帮助企业购买设备,解决困扰企业做大做强的难题,产量将由现在的200万个冰柿产量,突破3000万个。
    社会组织架桥梁:从“单向输血”到“双向赋能”的生态升级
    在易县,商(协)会不仅是“企业俱乐部”,更是政企沟通的“转换器”。青年企业家协会负责人苑文玉手机里存着200多个企业联系人,“每周我们都会汇总企业需求,整理成‘问题清单’交给相关部门,同时把政策‘干货’编成‘明白卡’发给大家。”
    商(协)会的价值更体现在“赋能”上。易县食品行业协会联合电商平台打造“易县味道”区域品牌,帮助2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直播打开销路;石材产业协会牵头制定《绿色矿山开采标准》,推动12家企业获得省级环保认证;古建行业协会与高校合作成立“传统建筑技术研发中心”,让千年技艺焕发新生。今年,各商(协)会已组织考察交流、项目对接活动27场,促成有合作意向项目11个。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企业自身。通过商(协)会组织的法律培训、合规辅导,易县民营企业近三年涉诉纠纷下降20%;通过“直播带货百人团”培养的120名“新农人”,带动3000余户农民增收;通过行业协会推动的行业标准制定,易县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现在我们不再‘等靠要’,而是主动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技术创新,这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底气。”圣霖板业总经理许海玉的话,道出了众多民企的心声。
    从“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到部门协同系统赋能,从社会组织架桥铺路到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易县的实践给出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生动答案:它不是简单的“政府服务企业”,而是通过机制创新激发政企双方的主动性;它不是短期的“政策礼包”,而是通过生态培育实现长期的良性互动;它不是单方面的“管理约束”,而是通过双向赋能构建共同的成长空间。
    亲清政商关系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注册民营企业1542家,比去年同期多增长431家,企业家满意度持续走高。这是“亲”的温暖滋养,是“清”的底线护航,更是政企同心向未来的生动注脚。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在这里,我们既能感受到政府的贴心服务,更能体会到‘同路人’的信任。这样的营商环境,企业怎能不扎根。”(席昱梅)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