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27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上海市静安区工商联: |
“动静结合+成果转化”构建调研闭环 |
|
作者:
■杨联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12 |
|
|
|
|
|
|
上海市静安区工商联通过“动静结合+成果转化”,将调研工作形成闭环,让调研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而是把投入的智力、时间和资源转化为实际价值的关键一步,充分发挥好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的助手作用。 建立“民营经济圆桌会”机制 在2025年3月25日的民营经济圆桌会上,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与民营企业家代表面对面,倾听并回应企业诉求。会后,区工商联会同区投资办聚焦7家企业提出的11条问题,逐一进行拆解分析,明确匹配“企业能级”和“三级三维责任单位”,根据诉求类型提出企业服务建议和建议协同部门。 为此,钟晓咏两次给予批示,要求着力形成企业所需所盼和难点堵点诉求的解决闭环机制。在11条问题中,4条为“处置类”诉求,7条为“建议类”诉求。针对“处置类”诉求,明确由牵头服务单位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跟进服务,宣传政策,收集需求,根据“随诊、坐诊、会诊”闭环解决机制分类处置具体诉求。针对“建议类”诉求,请相关部门根据区工商联相关工作要求予以落实。截至4月29日,涉及区投资办、区科经委、区市场监管局、市北功能区的4条“处置类”诉求,均已办结并答复了企业。7条“建议类”诉求由区工商联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和企业,根据联席会议相关运行机制,促成企业和部门的深度沟通。 近年来,静安区工商联已经形成“季度圆桌会+专题恳谈会+基层座谈会”三级对话平台,共举办各级圆桌会议(座谈会)51场,分别予以解决或促成沟通的诉求近百条。静安区工商联通过圆桌会上对诉求的收集梳理和落实解决,形成“问题清单→成果清单”的双向转化机制,从而使圆桌会座谈调研实现闭环。 将文本转变为实际政策和行动 根据经济形势发展以及企业共性问题,静安区工商联每年向静安区委、区政府报送各类调研报告,如《优化融资支撑体系,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破解招投标难题、维护民营企业公平竞争》《加大力度培育本土优质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等专题报告,并积极推进调研成果转化,推动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能级持续提升。 此外,静安区工商联开展大量的调研,率先提出《静安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报告结合静安区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广泛收集整理各国各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根据静安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报告形成后,通过区委统战部向区委、区政府领导作汇报,得到区委、区政府的极大重视。 2023年3月,静安区政府制定出台《加快吸引和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高水平集群》的若干政策。同年7月召开的静安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再次发布《静安区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市北高新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十条》与《静安区关于加大力度培育本土优质企业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基本形成了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4年,静安区工商联再次提交《关于“提升新质生产力”工作的专项民主监督报告》,把调研提出的建议作为重点要素予以论证参考,为持续扶持企业成长、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提供依据。 促进各类高质量企业迅猛增长 数字是最好的说明。近三年来,静安区各类高质量企业迅猛增长。2022年,静安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2023年新增34家,今天已达209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21的405家逐年递增至480家、540家,截至2025年6月,达到56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达115家。42家科技型企业上榜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百强及高成长百强企业。科技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九成,全区专利授权中将近100%由民营企业获得。 为进一步优化静安区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静安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区工商联聚焦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通过部门座谈、企业访谈、中介机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对静安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分析,收集企业有效诉求96条,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凭借工商联紧密联系企业的独特优势,高质量、接地气的调研报告,获得区政府的肯定与批示,再次构建了“数据—洞见—决策”的闭环系统。 调研工作本身不是目的。报告止于汇报,也不应是调研的最终去向。让调研成果转化从而实现闭环机制,才是衡量调研工作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静安区工商联通过转化后的调研成果,积极发挥好“调研献策”作用,发挥好政府助手作用,为政府提供精准、可靠的实证依据,让政策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政策环境的优化。 面对新经济形态和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静安区工商联以调研为载体,在思维上,从“研究者”变为“推动者”;在过程上,将“转化”前置并贯穿始终;在产出上,交付的不仅是一份文档,而是一套清晰的方案;在责任上,不是写到报告完成,而是跟到结果发生。通过调研工作闭环机制的正向循环,更好地服务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