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8-26
2025-08-26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从“试验田”到“示范田”的蝶变之路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570
    辽宁锦州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10月,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划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乡融合发展区,集聚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低碳、军民融合四大产业园,路网、供电、供气、供水、供暖、污水处理等要素配套成熟,是立足锦州、辐射辽西、面向全国的产业高地和投资热土。
    近年来,锦州高新区采取硬核举措,打通堵点、破解顽疾。立足"21152"工业企业倍增计划,落实"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持续助企纾困,为企业找市场、拓渠道,做实存量倍增。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极谋划、创新方法、扎实推动,确保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落实落细。锦州高新区步伐稳健,乘势而上,团结带领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以"企业之为"担当"国之大者",助力"市之大计",交出一份精彩的时代答卷。
    加强党的领导,构建民营经济大统战工作格局
    锦州高新区将持续深化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学习教育,以提高思想认识,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全区经济工作明确方向。
    高新区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意见》),纳入全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由区党工委书记主持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党工委副书记领学《意见》,会议要求切实把握《意见》精神,针对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加强部门联动,确保各项惠企政策与其他支持政策的统筹衔接,直达快享。区组织统战人事部印发《锦州高新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实施办法》,积极做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紧密结合岗位职责和分管工作,狠抓落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为鼓励先进、凝聚力量,进一步调动广大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锦州高新区选树先进典型,提升企业家社会地位。2024年2月,经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评选出经济贡献功勋企业10家、经济贡献优秀企业10家、优秀成长企业10家。
    同时,高新区召开坚决打赢"攻克锦州"攻坚之战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动员部署大会,对以上企业进行表彰。全力实施培养新一代年轻企业家的计划,秉持择优选优的原则,与辖区32家企业商会联系,推荐青年企业家人选5名。"去年5月,锦州市工商联(总商会)青年企业家委员会正式成立,我区5名年轻企业家成为会员。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传推广更多立得住、叫得响、走得远的劳模工匠典型。"高新区组织统战人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锦州高新区还通过深化行政服务改革,增强企业家社会责任。促进企业组建工会,为巩固百人以上企业建会成果,高新区将建会重点逐步向50人及25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拓展,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带动小微企业能建尽建。积极开展企业职工互助保障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区宣传政法群团工作部紧密联系区本级重点企业实际,做实做细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同时组成工作专班,3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重点摸排企业入会人数、女职工比例。
坚持服务创新,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充分发挥专项政策补助扶持资金引导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高新区科技创新与发展改革局主动出击,靠前服务,切实增强帮助企业争取资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政策的通知》,协助锦州奥鸿药业有限公司成功获得政策奖励支持资金2100万元。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扩大优质企业存量。2025年上半年,高新区对10余家重点科技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分批次进行针对性政策讲解、申报指导和政策培训。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培育出4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荐6家企业共15个项目纳入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名录库。截至目前,全区拥有专精特新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雏鹰、瞪羚企业总数达39家。
    始终坚持服务发展,多措并举助企纾困。高新区通过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工作机制,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强化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组织校企活动专业对接交流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线上企业用工需求征集活动,对接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帮助企业引入优秀人才9名。高新区组织统战人事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我区组织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5场,建立完善对接机制,为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构建良好对接沟通平台,扩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并承诺对有需求的企业进行信用担保支持,全力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方面,高新区紧密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核心目标,全力以赴推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工作,以“规范登记行为、夯实业务基础”为主线,积极推行企业登记“一网通办”,提升办事服务效率。通过提升经营主体准入便利度和退出便利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为新办企业提供首次印章免费刻制服务,让广大企业真正享受“企业刻章,政府买单”的政策红利。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深化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综合窗口”改革,2024年,高新区2个便民服务中心、13个便民服务站共设置“综合窗口”17个,梳理事项清单115项,推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69项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
    对话民营企业,积极为企排忧解难。去年,高新区通过召开12场调研会、4场现场会、17场座谈会,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建立常态化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多渠道、多场合地鼓励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地反映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共同研究解决推动民营经济难点堵点问题10项。“去年,我区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发展诉求、意见建议和存在问题,政企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合力破解发展难题。”高新区组织统战人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会上,奥鸿药业、百威啤酒、辽晶电子、拓新电力、阳光气象、典冠科技、华地集团、万达广场、华一精工、金帝新材料、秀亭制管、联友博科技共12家企业负责人发言,共谈营商之变,共话企业发展,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完善服务体系,保障安全生产。为切实维护高温下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权益,聚焦夏季露天作业行业和存在生产性热源高温作业场所从业人员,高新区积极组织“送清凉物资”活动,对28家企业的一线在职员工送去物资。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区直各部门组成帮扶小组,制定帮扶工作计划,组织帮扶干部每季度到辖区企业入户走访、排查。
加强教育培训,建设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
    强化教育引导,促素质提升。2024年,“锦州高新微课堂”——企业成长训练营第四期在锦州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成功举办。中关村信息谷锦州科创服务专班特邀东方(沈阳)律师事务所为高新区的企业讲解公司法重大修订内容以及实缴制度下的增资、减资等内容,辖区华飞(辽宁)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锦州秀亭制管有限公司、辽宁威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民营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授课专家从公司法的立法目的、注册资本制度的完善、董监高责任的强化、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第三方利益保护、案例等方面对公司法进行重点解读。“通过此次成长训练营,增进各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高新区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高新区组织统战人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提升企业家素质的同时,高新区还聚焦提升企业人才的技能。
    为此,区工会开展“送技能进企业”活动,鼓励高技能人才团队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帮助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做大做实“高新工匠”和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品牌,组建产业工人队伍人才库,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帮扶企业留住高技能人才,鼓励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针对企业生产管理,开展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培训。
    开展劳动用工法律体检工作,高新区宣传政法群团工作部走访15家建会企业,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导监督企业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工资协议》《女职工专项保护合同》等工作。指导督促企业认真执行企业民主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关心职工群众利益,把劳动关系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从“试验田”到“示范田”,锦州高新区正以“又高又新”的昂扬姿态,在渤海之滨打造一座创新涌动、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人才向往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锦州高新区也将在全面振兴新突破的赛道上,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