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2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让共享设备“好借好还”,优化服务是关键 |
|
作者:
■刘天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10 |
|
|
|
|
|
|
8月20日,湖北武汉一女子发视频吐槽称,其8月10日骑完共享单车想还车时,即便骑到了系统划定的“运营区”后,仍提示“不在运营区内”,就连最初扫码的地方也无法归还,多次尝试无果,她只能交了10元的调度费。 此后,相关话题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此前,也有不少网友吐槽共享单车存在“停在P点仍还车失败”“骑车5分钟,停车10分钟”等问题。除了共享单车之外,共享充电宝也存在“好借难还”的问题。 的确,共享车辆实际所处位置与系统定位存在偏差的现象并不鲜见,业内人士称之为“定位偏移”。由于不同区域间信号强度不同,加之周围环境的干扰,共享车辆的定位系统容易出现紊乱,系统对车辆的定位出现偏移。而“定位偏移”的成因较为复杂,既有网络信号延迟或者定位更新不及时所导致,也有手机系统自身的问题,如APP版本较低。 “定位偏移”现象,折射出共享经济在便利民生的同时,其运营管理与服务优化仍存在短板。例如,大面积的高楼或者变电箱都可能会带来手机的“定位偏移”。此外,还车点数量少、间隔远也是经常被用户吐槽的“痛点”之一。可见,共享设备“好借难还”,除了用户自己的手机出现问题等原因之外,主要还是运营商在提供服务时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 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共享经济领域的服务标准,明确系统稳定性与透明性要求,对投诉进行数据监测、技术分析和风险提示,并建立企业信用评分与通报制度。同时还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企业责任、完善归还流程。 当然,“归还难”有时也并非企业自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双向信用契约机制,既要求行业自律,也要靠用户积极配合,就是说,要通过建立由企业和用户参与的机制,在企业落实好“暂停计费”“保证空位”等条款的基础上,确保“好借好还”成为常态。总之,让共享设备“好借好还”优化服务是关键,由此就会带动用户和相关方劲儿往一处使,这也是长效破解“好借难还”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办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