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8-20
2025-08-20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潜力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83

    近日,“中国县域/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2025”发布的《中国县域发展潜力报告2025》指出,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相比,县域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县域发展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县域经济,即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形态,融城乡于一体、多产业融合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更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桥梁。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2844个县级行政区,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93%,人口占70%;2024年县域经济GDP总量达54万亿元,占全国GDP近40%,对经济增长的比重持续提升;县域经济贡献了超40%的就业岗位,是稳增长、保就业的“压舱石”。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对于经济稳增长、稳就业、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等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县域经济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县域经济民间投资活跃度和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县域贡献46%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凸显增长韧性。县域经济消费潜力有待挖掘,农村消费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城市,2025年农村消费增速预计高于城镇1.4个百分点,当前县域下沉市场对家电、汽车、教育等服务需求空间较大。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县域经济产业升级仍有着巨大市场空间。以农业为例,我国2800多个县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如五常大米、赣南脐橙、宁夏枸杞等,可通过品牌化、标准化提升附加值。值得借鉴的是,日本推出“一村一品”运动经验、培育出1300多个地域品牌实现差异化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率仅为55%,相比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超80%,还存在很大市场空间,如河南延津县发展优质小麦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布局都给县域经济带来发展机遇,如电子产业向中西部县域转移。县域投资成本较低也适合一些新兴产业布局,如安徽长丰县引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带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值得参考的是德国“城乡等值化”模式,德国发展“功能完备的小城镇”,80%企业分布在中小城镇,2023年其城乡居民收入比1.09:1。
    县域文旅与生态经济产业未来前景无限。据了解,70%以上旅游资源分布在县域,民宿、研学、康养等新业态正逐步崛起。与此同时,未来碳汇交易也将成为热点,林业大县可通过生态补偿机制获得收益。值得关注的县域文旅生态发展案例中,浙江安吉县较为典型,其依靠“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年收入超300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以及智能产业的发展,数字智能经济与农村电商也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如智慧农业将带来农业产业与管理升级、远程医疗可弥补县域公共服务短板等。直播带货、社区团购也将重塑县域商业。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以山东曹县为例,通过电商带动汉服产业年销售额超70亿元。与此同时,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也存在着强劲市场需求动力。
    充分激活县域发展潜力,释放县域强大发展动能,事关稳增长、稳就业、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等重大命题。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潜力,需要开拓创新的思维。首先,人才是关键。人才意味着各种资源与资源的整合还有发展的机遇。其次,跨区域联盟对接也是促进县域经济较快发展的策略,可促进不同区域资源互补对接。特别值得借鉴的是瑞士财政均衡机制创新,即富裕州转移支付占GDP2.5%。再者,加强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如加强财政与投资定向支持,可优先向县域倾斜基建、物流园、文旅项目等投资,以投资激发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