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11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重庆润无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彪: |
按下5个按钮,撬动美丽乡村建设 |
|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085 |
|
|
|
|
|
|
一套设有32个操作按钮的污水处理设备,因操作过于复杂而迫使操作人员离职。一位企业家了解到此事,经过长达6年的研发攻关,将操作按钮数量降低到5个,技术门槛大大降低,让普通村民都能掌握。如今,该设备已在重庆市4个区县的37个村社落地,日均处理污水超2000吨,有效改善了集中居住区的污水污染问题。 这位企业家名叫朱彪,是重庆润无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润无声”)董事长。2025年7月,朱彪获评重庆市乡村发展协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他说:“我将带着重庆的污水处理技术,让更多乡村变得更干净。” 技术升级降低使用门槛 “技术升级的意义是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给老乡们制造门槛。这个过程充满艰辛。”朱彪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白天跑工地,晚上研读专业书籍,周末则前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向环境工程教授请教,这是6年当中的常态。经过反复试验,他和团队最终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出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核心创新在于将复杂的处理流程简化,操作界面如同家用电器般直观。同时,通过本地化生产,将成本压缩至同类产品的50%左右。 润无声是一家小微企业,从成立伊始,就针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研发。在2025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润无声研发的潮汐式处理工艺和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亮相,其低能耗、低碳排的技术特点,与重庆市着力打造的零碳园区建设理念不谋而合。特别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已取得的专利技术和工程经验,可为重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对着润无声展出的最新研发成果——潮汐式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设备模型,朱彪表示,传统设备只有一种固定的处理模式,而潮汐式技术更像智能水龙头。设备检测到农田需水时,会调整工艺,产出符合灌溉标准的水肥;在雨季则切换至高标准排放模式。这项创新不仅降低了40%运行能耗,配套的物联网平台还能让农户在手机端预约灌溉时段。 通过潮汐式曝气控制,菌群活性提升两倍,处理效率也提高了。目前,该技术已在重庆建立7个示范点,处理成本控制在每吨0.8元以内,为全国推广打下基础。 不做“高大上”技术创新 “对于资金本就紧张的小微企业来说,研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研发失败,不仅意味着大量资金打‘水漂’,而且会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朱彪坦言。为确保研发有的放矢,他带领团队作广泛调研,不仅跑遍重庆38个区县实地查看近1000座污水处理设施,还走访大量环保企业,通过问卷、面谈方式了解设施在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在大量问题中寻找共性;同时,对润无声的实际资源进行内部和外部评估,充分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确定自己到底能够做什么;再结合用户的痛点及公司实际能力,描绘出合作对象的画像,跟着画像去寻找研发伙伴。 “在研发创新方面,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不搞高大上的技术创新。”这是润无声始终坚持的准则,也是朱彪作为企业掌门人,面对问题时的解锁密钥。他认为,研发的实质性意义在于针对传统技术进行优化和整合,而不应着眼于问题机理方面的研究,这是有效控制研发风险的科学路径。 作为专注于污(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型企业,润无声在经营、管理、研发、创新等方面积累了经验:首先,要在小池里捉大鱼。针对农村污水处理过程问题多、投资有限的难题,润无声迎难而上,力争把问题转化为机会,在农村污水处理业务这个小“池子”里做成有竞争力的企业;其次,要以核心技术为中心,形成以研发、设计及调试自己做+其他做业务外包的管理模式,尽可能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如今,润无声分别在重庆市潼南区、大足区、璧山区、梁平区、北碚区进行乡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改造工作,经润无声设施处理后的污水,均满足排放要求,同时在降低资金投入和设施运行成本方面贡献力量,为助推乡村振兴方面承担一个环保企业应有的责任。 将“重庆方案”推广出去 朱彪表示,随着重庆市低碳环保服务业集聚区的正式成立,润无声公司作为重庆环保产业的重要一员,将有机会参与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共享产业集聚带来的技术交流和业务合作机遇。 作为企业家,朱彪从打工赢得第一桶金,到开办自己的企业,干事、创业的过程没有一帆风顺,而守业、兴业的过程也充满艰辛,公司也曾经历利润丰厚,后又面临亏损的考验。经历了这样的历练,朱彪坦言,我将暂时的失败变成成功前的锤炼,而经历失败时内心的孤独,则变成了另一种幸福。 作为企业家,朱彪这样诠释企业家精神: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企业家精神的灵魂,紧跟世界科技前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谈及企业未来发展蓝图,朱彪描述为“三个阶段,三期跳跃”:企业筑基期(2025-2027);围绕重庆市农村污水处理的行动方案,开展“零直排”工程建设和现有处理设施改造项目;扩张期(2028-2030);推出零成本改造+设施运维方案,根本上减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的财政压力;跃升期(2030-2033);将重庆方案在四川、云南等山地区域推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