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0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山东费县: |
构建商会品牌矩阵,释放发展新动能 |
|
作者:
■朱超龙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23 |
|
|
|
|
|
|
盛夏时节,山东省费县涌动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热潮。从红色文化到乡村振兴,再到木业企业转型升级,费县工商联以“四好”商会建设为抓手,以企业需求为锚点,融合各商会资源特色优势,开展“一商会一品牌”培育活动,以多元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县域经济的活力答卷。 红色文化赋能企业发展 “作为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费县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商会产业发展的优势。”在沂蒙小调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展览馆里,公司运营总监张金玉向来访者展示着食品包装上的红色元素。 据悉,费县费城街道商会整合红色资源,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等红色地标,联合企业开发“红色研学+产业体验”复合型旅游线路,将革命遗迹串联成红色教育矩阵,让游客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同时,感受产业发展成果。除此之外,商会还联合会员企业开发“红色山乡”农特产品品牌,在农产品包装中嵌入红色故事二维码,让每颗核桃、每袋煎饼都成为沂蒙精神的传播载体。 “针对费县核桃、板栗、山楂等特色农产品,我们计划依托商会资源建设‘沂蒙优品’跨境电商平台,帮助企业、种植户销售。”张金玉介绍说,在政企服务方面,费城街道商会设立政企联络专员,建立政策解读“双语”机制。一方面,将政府文件转化为企业易懂的“操作指南”;另一方面,收集企业需求形成政策制定“需求清单”。同时,联合社区、学校开设“红色讲解员”“非遗传承人”定制化培训,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难题,助力企业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不断前行。 “产业+公益”助力乡村振兴 在欣宇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鲜红饱满的西红柿经过分拣、清洗、破碎、熟榨等工序,化作细腻的汁液,灌入贴着“胡阳喜柿”标志的瓶中,被工人们打包装箱。 望着眼前的生产场景,该公司董事长、胡阳镇商会会长李宗宝说:“商会与企业的发展,少不了咱们胡阳镇丰富的西红柿产业。” 近年来,胡阳镇商会立足西红柿种植产业基础,为种植户推出“金融保险、农资套餐、生产托管、农产品销售”四类服务,以会长企业投资的泊兰百草牧农牧科技项目为引领,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30个村居、11家合作社、850户农户签订入股合作协议。农户通过“承包费+分红”方式每年获得1900元/亩的收益,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 “2022年以来商会牵头组织商会成员参与爱心公益活动,并成立‘胡阳喜柿’公益基金,主要用于激励表彰各类先进典型和开展扶危济困、救助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李宗宝表示,自基金成立以来,已有12家商会会员企业参与捐款,共计资助大学新生122人16余万元,救助走访孤寡老人120余人,开展扶危济困活动30余次,为困难学子和老弱人员点燃了希望之光。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胡阳镇商会打造“村企行·益起来”工作品牌,以“商会赋能乡村振兴,公益基金托举英才梦想”为使命,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力服务推动行业升级 “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有具体相关法条可以解答。如果后续您在这方面或其他法律事务上还有疑问,随时跟我沟通。”在探沂镇同心调解室里,调解员李玉洲刚刚接待完一名咨询者,又迎来了下一位。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为企业当好‘智囊团’。我们的调解室,就是商会为化解企业矛盾和劳资纠纷等问题设立的。”探沂镇商会秘书长谢睿表示,商会作为诉求反映平台,收集到很多企业困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供热、资金、税务、法律咨询等方面。通过协调金融部门举办对接会,协调县税务局出台板材行业“三精工作机制”,打造“纪法惠商”品牌等措施,为企业解困难、谋发展。 在产业升级层面,商会引导木业企业向木业转型升级集聚区集聚,同步引进智能化设备、创建自主品牌,推动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迈进;推动制胶业规范治理,引导“散、乱、污”中小胶厂实现整合提升,建成全省首家千万吨级胶黏剂生产基地。此外,商会还打造“同心共富”品牌,动员会员企业与行政村结对共建,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据了解,探沂镇商会坚持“一切工作到企业”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商会职能,上联政府,下联企业,打造“探沂商·汇”品牌,汇聚人心、汇集合力、汇合资源、汇享发展,着力构建高质量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们商会将持续保持真心对待企业,热心服务企业,尽心扶持企业,将为争创‘鲁南第一镇’建设‘活力之城,幸福费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睿信心满满地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