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30
2025-07-30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让品牌经营“优”起来,让工匠能人“兴”起来

江西遂川县积极探索乡镇商会联企带农发展模式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21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积极探索乡镇商会联企带农发展模式,引导乡镇商会围绕产业兴村富民的思路,一手抓商会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打造了可学可鉴的“万企兴万村”行动乡镇商会样板。
    建立“党建+商会建设”机制,让组织基础“强”起来。遂川县汤湖商会自2022年初成立起,始终坚持党建带会建,把政治素质高、企业发展好、个人素质优、社会公信力强的优秀民营经济人士推选为商会班子和支部班子,将商会发展融入党建格局,打造班子过硬、队伍团结的商会组织。
    推行“商会+村级党支部+集体经济”模式,12名商会会员同时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引领村级党组织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同时带领35家企业89名会员抱团领办各村产业基地,发展村级产业经济,助推全镇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30余万元。
    商会班子成员带头推进企村双方整合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人才等要素,在企业与村集体“联姻”关系中,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截至目前,会员企业种植并辐射带动2980多户茶农种植茶叶面积达5.6万亩,占全镇茶叶面积的70%,年加工销售茶叶5500多万元,占全镇茶叶销售额的69%。
    建立“商会+产业发展”模式,让品牌经营“优”起来。遂川商会紧紧围绕汤湖百年传统产业——茶叶特色产业做文章,注重挖掘会员中茶叶大户、茶商茶企的带动作用,引导会员发展绿色生态茶园。通过“商会+企业+合作社+农户”“商会+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基地和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提供专用肥料、统一收购鲜叶、统一加工制作,推动茶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化发展,保证茶叶质量,维护品牌口碑。
    商会注重引导会员企业加强品牌创建,先后打造了“罗霄山”“翠源”等品牌,使汤湖茶叶品牌经营更添实力。为提升汤湖茶叶影响力,使产业发展更加立体多元,商会利用生态茶园发展茶旅观光旅游业,协助党委政府打造汤湖茶旅品味小镇,并开通“汤湖商会”抖音号,为产业发展传播美名。在全市旅发大会期间,商会积极宣传推广作为大会重要景点的汤湖茶旅品味小镇,主办了“最美茶乡、醉美汤湖”短视频大赛,播放量达470余万次。
    建立“商会+技能培训”模式,让工匠能人“兴”起来。遂川商会充分发挥茶叶领军人才聚集优势,积极打造茶技人才高地。副会长梁华平作为狗牯脑茶第八代非遗传承人,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个又一个技能过硬的“大师”,会员兰桥林在梁华平的精心教导下,制茶技能迅速提升。
    遂川商会每年组织会员参加各类手工制茶大赛、高峰论坛、品茗会等茶事活动,提高狗牯脑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培育了梁奇锂、张瑞祥、兰年石等14位荣获“制茶技能大师”“赣鄱工匠”“庐陵工匠”等称号的茶企带头人。这些“工匠型”技能人才,每年受邀参与“涉茶技能培训班”讲学,为全县20个乡镇上万名茶农传授茶技,有力提升了全县茶技人才的种、采、制茶技能。
    建立“商会+乡风文明”机制,让公益事业“活”起来。遂川商会带领会员主动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回馈回报社会,牵头成立教育基金会,会员主动募集资金10万余元作为原始基金,2022年以来已奖励汤湖籍考取二本以上学子151名,发放奖学金10万余元。
    遂川商会树立敬老孝老的良好风气,发动会员捐资捐物,每年走访慰问全镇80岁以上老人。商会尽心尽力为乡村建设提供支持,捐赠30多万元建设玕山村洋溪组农村饮水工程,让110多户600多人的饮用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商会围绕茶叶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号召会员开展捐赠、帮建、慰问等公益慈善活动,近年来累计捐款捐物超过240余万元,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同时,为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商会组织会员中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员成立“劳模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调解工作室”,引导会员中的律师、法律工作者和老党员、老干部担任志愿者,参与乡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助党委、政府化解疑难杂症。原副会长罗传恩成立“老罗工作室”,义务为群众“说事”,打造“枫桥式工作法”品牌调解组织,该做法被江西政法委列为典型案例予以宣传推广,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商会实践模式。(罗小勇龚霜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