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30
2025-07-30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首创证券冲刺港股,双上市券商阵营再扩容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34
    近日,首创证券宣布启动赴港上市计划,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发行H股股票。这一计划不仅标志着其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可能使“A+H”股上市券商的阵容扩容至14家。业内人士对此表示,通过H股上市,中小券商有望补齐业务短板,引入国际资本,扩宽业务发展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
    资本实力与竞争力双提升
    首创证券在A股上市不足3年。公开资料显示,首创证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27.3亿元,控股股东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资委。Wind数据显示,首创证券的注册资本在当前42家A股直接上市券商中排名第39,共有19家上市券商的注册资本超50亿元,其中5家注册资本超百亿元。
    7月25日晚,首创证券公告称,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整合国际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当前,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相关议案。
    据悉,首创证券本次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过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授予整体协调人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选择行使不超过前述发行的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另外,首创证券本次发行上市募集资金拟用于增加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用于境内外证券相关业务发展及投资,提升公司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用途。
    相较于行业头部券商,首创证券属于典型的中小券商,其资本实力和综合业务规模较为有限。从2024年的年报数据来看,公司营业收入为24.18亿元,归母净利润9.85亿元。
    有望打开国际市场
    近年来,香港作为内地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桥头堡”作用越发明显。
    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目前,共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证券、华泰证券等13家券商实现“A+H”双上市。如果首创证券此次赴港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将成为第14家加入这一阵营的券商,这不仅证明了中小券商争相拥抱国际资本市场的趋势,同时也是行业进一步走向全球化、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佐证。
    从业人士认为,之所以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选择在港上市,是因为其可以借助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优势,发展IPO、债券发行、跨境财富管理等业务,服务内地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A+H”双融资平台,券商可平滑周期波动、增强抗风险能力。
    香港资本市场的严格披露标准对企业的治理结构、风控及合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提升公司国际评级和品牌公信力创造了条件。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赴港上市后,券商净资本增加,将直接助力开展重资本业务,例如融资融券、做市交易、金融衍生品等,加速业务结构优化,提高盈利弹性。
    提升业务规模,锚定长期战略目标
    首创证券冲刺H股,既是其补齐业务短板、提升资本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小券商探寻国际化发展路径的一个缩影。通过香港市场这一国际化平台,中小券商有望突破业务局限,与国际资本深度融合,在提升业务规模的同时实现长期战略目标。
    年报显示,首创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有效带动了公司其他业务发展与整体业绩提升,2024年,该业务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62.67%。同期,首创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4.18亿元,同比增长25.49%;实现归母净利润9.85亿元,同比增长40.49%,营收净利均创历史新高。
    “A+H”双上市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是一种全方位提升竞争力的路径。从业人士认为,从首创证券的突围看,中小券商在经历资管业务破局之后,仍需在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化布局上不断寻求新突破。
    此外,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稳定币发行牌照发放在即。
    各家证券公司跃跃欲试,随着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的政策支持与潜在市场需求爆发,首创证券或将探索更多创新型金融业务,从而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