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30
2025-07-30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互联网大厂内部反腐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作者: ■余明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40

    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涉嫌收受供应商的贿赂就达4000余万元,这是某互联网企业高管韩某等3人的涉案金额。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大厂加大内部反腐力度,持续开展“反腐反舞弊”,并定期向社会通报。
    简单来看,大批互联网大厂大力反腐,无疑是一种及时的内部“自净”行为,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这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行业健康发展乃至地方经济生态的大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新业态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发展风光无限,但也同样暗藏腐败风险。权力寻租一旦有了可乘之机,便会如野草般疯长。从职务侵占到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这些案例不断涌现,暴露出企业在监督和治理上的漏洞。若不从制度上切断权力寻租路径,标本兼治地推进企业廉洁体系建设,企业就如同在悬崖边行走,随时可能坠入深渊。
    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内部反腐正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腐败如同蛀虫,一旦滋生,便会迅速侵蚀企业肌体。它破坏企业正常的运营秩序,让制度沦为一纸空文;损害企业的公共形象,使消费者失去信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走向破产。曾经风光无限的某共享单车企业,就因内部腐败问题,资金链断裂,最终黯然退场。
    诚信守法经营,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民企反腐是坚持这一原则的应有之义。诚信是市场合作的基石,企业有权对内部的不诚信行为说“不”。一些合作企业通过行贿等非法手段,与企业员工内外勾结,非法获利。这种隐患一旦埋下,危害巨大。从产品质量事故到企业“暴雷”,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会让企业声誉扫地。某电商平台曾因内部员工与商家勾结,售卖假货,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股价大幅下跌,这就是不诚信经营带来的恶果。
    民营企业内部的腐败问题,更是其长远发展的绊脚石。它不仅导致企业经济损失惨重,还会损害企业外部的品牌信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信誉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一旦受损,想要恢复却不易。而且,民营企业内部的腐败还会干扰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当腐败成为一种潜规则,那些诚信经营的企业就会处于劣势,长此以往,整个行业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尤其当公司上市后,便具有了社会企业的身份,代表了公众的利益。此时,内部腐败就不仅仅是民企老板的“自家事”,而是关系到广大投资者、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它有可能发展成为危害地方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毒瘤,损害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腐败横行的企业,如何能吸引投资?如何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乐见更多互联网大厂大力反腐,勇敢地向内部腐败说不,靠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对于腐败行为,要坚决依法惩处,绝不姑息纵容。只有让腐败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形成有效的震慑,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内生动力,让企业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