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30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宁波:以“最小颗粒度”构建亲清政商新生态 |
|
|
|
|
|
|
乡镇街道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最小颗粒度",也是宁波13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最直接的服务窗口。近年来,宁波市工商联坚持制度规范、联动发力、以点带面,在"1+3+1"亲清政商关系实践创新基础上,推动基层政商关系亲而又清、亲清统一,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实践。 数字赋能、平台联动、产业协同,全市各级商会组织围绕党政所需、企业所盼、商会所能,精准发力、创新赋能,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能级。目前,宁波已在90余个平台培育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亲清家园"试点样本,6个镇街入选省级亲清政商关系乡镇(街道、园区)建设实践探索单位。 数字化引领:从"亲清家园"到"智慧服务" 走进海曙区古林镇,企业家们每天的"必修课"就是打开手机上的"古林亲清在线"APP,浏览政经新闻、了解行业动态、申报惠企政策。这个宁波市首家乡镇级亲清数字平台的建成,正是古林镇商会依托数字化改革的创新成果。 "辖区内有很多中小型企业,他们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缺乏了解,在转型升级上面临巨大压力。"古林镇商会会长李爱良介绍,平台以全镇4000多家中小微企业为服务重点,从研、供、产、销、服等环节为企业赋能。 平台开发了PC端、移动端和微信公众号,设置"政企交流""产业对接""亲清服务"三大板块,涵盖"诉求直达""企业发声""知识产权咨询"等功能。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政策申报、快捷报税等便民服务,还能实时掌控区域资源信息,实现涉企事项网上办结"跑零次"。 数据显示,平台运行近4年来,满意度超98%。目前已注册企业超1500家,发布各类惠企政策400余条,服务企业791家,累计发放镇财政兑现资金5410万元。商会还连续3年在平台开展"云上惠企"购车活动,累计帮助销售汽车1725辆,销售额达3.8亿元。 联动机制:构建"三强三一"服务体系 在鄞州区福明街道,一套党建引领下的"三强三一"工作体系正在发挥重要作用。街道通过"网格重塑""组织重塑",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所有楼宇及企业,形成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商会带动、楼宇联通的总体格局。 "我们以街道党工委、商会党支部为双引领,延伸党建组织触角至楼宇、到企业。"福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刚介绍,目前街道共有楼宇党组织54个、非公企业党组织27个、行业协会党组织12个,实现了党组织"无死角、全域式"覆盖。 福明街道商会创新实施"五联五建"工作法,与80家宁波市工商联直属商协会签订友好共建协议,促成企业经营项目18项,总经营额约60亿元,解决企业后顾之忧62件。同时,福明街道商会与区司法局等6家政府部门、宁波效实中学等5所学校、李惠利医院等8家医院、14名医疗专家建立共建关系。福明街道商会会长竺保国表示:"只有及时了解会员企业的心声,才能做到精准服务。我们要将更多智库力量纳入服务平台,更好地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 产业协同:打造"三链融合"发展模式 以阵地打造强化"链心",以载体创新筑牢"链条",以法治保障夯实"链网"。在鄞州区潘火街道,一个"三链融合"的协同发展模式正在形成。街道聚焦阵地、保障、服务等抓手,全面夯实同频共振"链式"基础。 街道会同商会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示范基地",包含了亲清会客厅、知识产权保护中心、4S店汽车销售服务行业合规中心、清廉民企展示墙等多个阵地,融合政情恳谈、政策宣讲、信息收集、矛盾协调、廉情监督等多个功能。自2022年8月开馆以来,已举办各种形式廉政教育活动、亲清政商恳谈会60余场。 街道还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打造"一中心四站点"法治服务网,创建全市首个"家门口"行政复议点和法治化营商会客厅。"法管家"团队累计举办法律沙龙33场,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1231件次,调处矛盾纠纷209件,助力中小企业止损近千万元。 潘火街道(投创中心)商会设立全区首个"产业引导基金",首期8000万元资金已对5家企业进行支持,其中趣睡科技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惠尔信已挂新三板。二期1.5亿元创业基金也已完成认缴。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工业社区4个区域性联合党支部,潘火街道(投创中心)商会以党建+网格模式,将商会服务延伸至3600余家中小微企业。 成效显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宁波市工商联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明确"七个参加"正面清单和"六个杜绝"负面清单,有效提升基层干部与企业交往的操作性和执行力。同时,健全"企呼我应、企需我为"工作机制,创新开展亲清直通车基层站点建设。如鄞州区已在24家镇街商会实现"亲清直通车基层站点"全覆盖。 实践成效显而易见。2024年,全市各级联动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53场,887名企业家参加,妥善解决涉企问题283个。累计培育清廉民企、清廉商会标杆单位409家,12家单位获评全省2023年清廉民营企业建设示范单位,数量全省第一。 "规范了基层政商交往行为,干部敢为的劲头更足;拉进了政企沟通距离,地方敢闯的力度更大;优化了当地营商环境,企业敢干的氛围更浓。"宁波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总结道。(甬商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