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29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十四五”时期我国税收收入“量增质优” |
|
|
|
|
|
|
"十四五"时期我国税收收入,规模上稳步增长,结构上不断优化,呈现出"量增质优"的特点。7月2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与发展有关情况。 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10.5万亿元 "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的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155万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0%左右。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认为,"十四五"时期,国家财力基础进一步壮大,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财力基础将不断夯实。其中,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将超过85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税收总额多13万亿元;随着2020年社会保险费、2022年土地出让金等征收职责划归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十四五"期间累计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将超过70万亿元。 同时,经济社会活力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预计超过9万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向好、向新。 胡静林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涉税经营主体突破1亿户,比2020年净增加3000万户,显示出我国市场活力足、韧性强。 "十四五"期间,我国实体经济稳中提质,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保持在29%左右,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9%。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71.7%,比2020年提升了2.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税制改革和减税降费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胡静林以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个人所得税为例介绍,今年个税汇算与2020年初次汇算相比,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人数达到了1.19亿,增加了55%,减税金额增长了156.5%,由2020年的1160亿元增加到今年的近3000亿元。 获得感直达经营主体 "十四五"时期,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等关键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经营主体和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利,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统计,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预计到今年底将达到10.5万亿元,年均新增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税务部门始终坚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实打实,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开展'政策找人',在政策直达快享中增强了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蔡自力表示。 从政策导向看,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6万亿元,占比达到36.7%;从受益主体看,在各类经济主体中,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7.2万亿元,占比达到72.9%;在各类规模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共享受新增减税降费6.3万亿元,占比达到64%。 制造业发展量稳质升,2021-2024年,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保持在29%左右,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稳步推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6%和10.4%,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8.9%和11.9%。 此外,"十四五"期间,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优化、力度不断加大,其中2024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32万亿元、享受户数61.5万户,较2021年度分别增长25.5%和16.7%,为我国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发挥了关键作用。 民营经济稳步壮大。数据显示,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全国比重由2020年的68.9%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71.7%。其中,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民营企业2021-2024年销售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4.1%和50.1%,展现出更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税收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十四五"时期,我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税收营商环境也不断改善。胡静林介绍,税务部门围绕让办税缴费更简化、更便捷、更省心,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累计为纳税人压减50%的办税资料和25%以上的纸质材料报送,97%的税费事项和99%的纳税申报事项都可以在网上办和掌上办。 随着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在全国上线,办税“跑马路”少了,“走网路”多了,办税服务厅里排长队基本成为历史。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荣海楼举例道,一家企业要从外省迁到北京朝阳,以往需要往返1000多公里提交资料现场办理,如今在网上就可以办。 此外,为更好适应越来越庞大的办税缴费群体和越来越多样化的办税缴费需求,国家税务总局注重围绕从线下办到线上办、从人工办到自动办、从分散办到集成办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办税缴费服务向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转变。 荣海楼表示,全国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上线运行,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推出“智能开业”“自动算税”“问办协同”等业务办理场景,90%的高频办税缴费业务可以在3分钟内办结,70%的纳税人仅需一键确认或者补正少量的信息就可以完成纳税申报。 “十四五”期间,国家税务总局还推行了全环节、全要素的数字化电子发票,纳税人可线上领票、开票,票开好以后实时就能电子送达受票人。荣海楼表示,随着电子发票的普及,每年约减少印制300亿张纸质发票,节约企业发票开具、邮寄等用票成本1000亿元以上。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使用数电发票的纳税人超过6100万户,开票金额占全部发票金额的比重超过90%。通过对发票全面数字化重构,不仅让纳税人用票更便利,而且提高了开票—结算—回款的财务周转效率,有利于降低经济活动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随着数电发票的推广应用,税收大数据归集性快、涵盖面全、颗粒度细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以此为驱动力推进的智慧税务建设,将致力打造一个拓展性更强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应用平台,让智慧税务在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贡献更多的税务智慧。”荣海楼表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