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2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整治“内卷式”竞争,重塑市场健康生态 |
|
作者:
■李海潮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05 |
|
|
|
|
|
|
一段时间以来,“内卷式”竞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7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会议指出,要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其健康发展关乎国家产业转型大局。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部分车企陷入低价倾销、拖欠供应商货款等不良竞争循环中。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切中要害,旨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回归理性竞争轨道。 竞争本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通过“优胜劣汰”,促使企业提升效率、创新发展。但“内卷式”竞争却走向了反面,它是一种围绕特定市场空间的低质竞争、重复竞争。 过分“内卷”,危害诸多。从微观看,伤害了企业自身。一些企业陷入“越卖越亏”的困境,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削减研发投入、降低产品质量、减少服务投入等。例如,部分低价竞争的家电企业,产品售后维修率大幅上升,消费者投诉不断,严重损害了企业声誉与长期发展能力。同时,这种竞争模式还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承压。以汽车行业为例,整车企业的低价竞争往往将成本压力转嫁至零部件供应商,导致供应商利润微薄,影响其研发创新与生产投入,甚至出现部分供应商因资金链紧张而破产的情况。 从宏观看,低价无序竞争损害的是产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长期依赖低价竞争的产品往往被贴上“低质”标签,难以进入高端市场,不利于我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同时,也不利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打破地方保护、消除市场分割,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公平竞争。但低价无序竞争下,一些地方为保护本地企业,设置各种隐性壁垒,阻碍了市场的统一与要素的自由流动。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作为202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在多个场合密集表态,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将解决行业竞争失序和“内卷”问题与产业提质升级结合起来。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着力健全规范竞争的长效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质量等增强竞争力。这为整治低价无序竞争提供了系统性思路。一方面,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对低价倾销、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形成有力威慑;另一方面,要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同时,推动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以差异化竞争取代低价竞争。 可以预见,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落地推进,困扰多个行业的低价无序竞争、“内卷式”竞争问题有望得到缓解。这将为企业营造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将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