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27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创新“园区工商联、乡镇商会项目认领、企业家沙龙”等实践品牌 |
岳阳市工商联用“绣花之功”织就服务网 |
|
作者:
■章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52 |
|
|
|
|
|
|
日前,湖南省新任市县工商联负责人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岳阳市湘阴县举行。培训期间,各市县工商联负责人通过实地调研,对湘阴县实行乡贤乡友乡村振兴项目认领制,形成“小项目铺天盖地,大项目顶天立地”的新局面赞不绝口。 近年来,岳阳市工商联以“夯实基层基础、延长工作手臂”为经、以“深化服务效能、创新拓展联动”为纬,用“绣花之功”织就一张覆盖广、层次丰、效能强的民营经济服务网络,首创了“园区工商联、乡镇商会项目认领、企业家沙龙”等一个个实践品牌,将岳阳民营经济一次次推向聚光灯下。 数据显示,2024年岳阳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3.3%;三湘民营企业百强榜上榜企业数量8家;全市99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6.2%。 民营经济的“高地”在园区。此前,岳阳市众多园区企业曾因缺乏组织而成为服务“洼地”。近年来,岳阳市工商联以破局之勇,率先在南湖新区、屈原管理区、城陵矶新港区、岳阳经开区等园区成立了园区工商联,让服务的触角首次深扎产业腹地。 园区建立工商联后,在岳阳市工商联的指导下,各园区工商联有组织、有阵地、有经费、有活动,让每一位民营企业都感到“家”的温暖。城陵矶新港区工商联为83家企业引来超3.8亿元信贷“活水”,屈原管理区工商联动员乡贤筹集近千万元教育基金,让“先富带后富”的种子在乡土生根发芽。 基层组织的根基牢不牢,县级工商联这一“腰杆”至关重要。岳阳市工商联以“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为犁铧,以“绣花之功”深耕细作,不仅实现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满堂红,更助力汨罗市工商联率先跻身全国首批“五好”标杆工商联。 这背后,是上下联动的“乘法效应”。为打造县级工商联的标杆,岳阳市工商联在重大决策前总会先问计于各县级工商联,同时,市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与“联系点”制度让沟通从“纸上”走到“地上”,市县两级工商联青年干部的跟班学习则让经验传递有了“接力棒”。 政企互动的“温度”,往往决定着民营经济的“热度”。近年来,岳阳市工商联打造的“企业家沙龙”品牌,从市级到县级通过100多期沙龙活动,收集了近2000个问题,办结率达到90%。在这些企业家沙龙、早餐会、吐槽会上,没有官腔套话,只有“企业缺什么”的坦诚与“政府能做什么”的担当。 在政企互动中,岳阳市工商联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在6县3区全部设立了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市民企服务中心成立后,各县区工商联在民企诉求办理、企业家沙龙、营商环境测评、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服务民营经济的底气更足、腰杆更硬。 在岳阳民营经济的版图上,商会组织是独具匠心的“桥梁建筑师”。目前,岳阳已有21家异地商会、37家异地县级商会、乡镇(街道)商会125家。同时,岳阳市工商联通过各地各级商会创建了4813人的岳商信息库,推动设立了市领导联点异地商会制度,每次春节时,市县主要领导都要慰问回家过节的会长、会员企业家,让每一位游子都感受到殷切关怀。 这份牵挂,最终汇成“湘商回归”的磅礴春潮。2024年以来,岳阳市工商联依托异地商会,推动湖南方锐达公司化工新材料等数个项目在岳阳签约、落地,总投资超300亿元;第三届岳商大会上,推动了21个项目、369.2亿元的签约额,让“游子归巢”的故事有了沉甸甸的回响。 目前,岳阳市工商联157家行业商协会覆盖“1+3+X”现代化产业体系。“1”即改造提升现代化工传统产业;“3”即巩固延伸港口物流、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文体旅游三个优势产业;“X”即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生物制造、氢能等未来产业。 在岳阳市工商联指导下,围绕“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一产业一商会”的精准布局。在这些商会里,服务早已超越了“喝茶聊天”的范畴:有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成为产业政策落地的“执行者”;有的搭建融资、法律、人才平台,为会员企业破解“成长的烦恼”;还有的带领企业抱团出海,在更大的市场舞台上闯荡。 数据显示,在市工商联的商会会员中,26%的龙头企业、42%的高新技术企业、32%的专精特新“小巨人”、25%的新质生产力代表,这些数字勾勒出岳阳民营经济的“创新图谱”。 从园区到乡镇,从本土到海外,岳阳市工商联用组织建设的“绣花功夫”,编织起一张覆盖广、联动紧、服务实的网络。这张网里,有政企互动的温度,有民企发展的热度,更有共同富裕的厚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