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23
2025-07-23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15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排列第一的任务是,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传统的城乡二元发展结构,将城市与乡村视为对立、分割的二元体系,导致资源倾斜城市、制度设置二元。以至于多年来,要素配置长期向城市倾斜,以户籍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也以城市为优先,加剧城乡二元分化。
    笔者认为,应走出过去大城市对各生产要素“虹吸效应”的思维。现阶段城市“虹吸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溢出效应,如人才、资金、技术的溢出。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生产要素双向流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绿色生态发展的农村也会吸引城市人走向乡村,与此同时,也会吸引资金、技术流向乡村。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首先要确保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生产要素中重要的是人的要素,城乡融合发展应充分重视人的要素,真正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自由流动,并切实以人为中心做好服务工作,如切实做好进城农村人口的城市户籍与各种社会保障配套工作,同时,对返乡创业人群、到乡村投资的人群也应该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积极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近年来返乡创业的人群渐多,特别应引起关注的是一些有着资金、资源、人脉的新乡贤人群,或将资金、技术、人气、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的信息带入乡村,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因此,促进返乡创业人群公共服务改善与提升非常重要。
    目前,城市与乡村在政务便利、金融支持、人文信息环境以及教育医疗配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应持续推动基层政务透明化数字化,促进政务便利,加强农村农业金融支持、农村普惠信贷等。此外,乡村振兴需要精神文化的引领,可在持续推动乡村文化信息供给、为乡村创业建立孵化平台等方面多发力。
    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思维是一场从观念到实践的系统变革,除了大力促进乡村融合发展,还需加速推进新技术、新文化、新信息与乡村、农民、农业紧密结合。比如,数字经济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农民也可成为数字新农人;又如,农业与其他产业技术融合,形成更多新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总而言之,先从思维定势上破除固有结构概念,再从实际出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激活新农业、发展新乡村、展现新气象。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