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2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扬州市工商联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
作者:
■邱加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356 |
|
|
|
|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近年来,扬州市工商联锚定“两个健康”工作主题,以党建为引领,在优化营商环境、破解发展瓶颈、提升治理能效中彰显党建力量,为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聚焦关键抓手,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面对数量庞大、业态多元的非公有制企业,扬州市工商联精准聚焦商会党组织这一关键抓手,推进党建工作向非公有制企业深度渗透、有效覆盖。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在总商会党委及各商会党组织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商会及会员企业落地生根。每年与各商会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构建责任体系。组织商会党支部书记参加工商联主题党日和党课活动;落实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总商会党委基层党组织制度,赴商会党支部讲党课、共学习;组织商会党员参加机关廉政教育活动,筑牢廉洁从业思想防线。 强化组织体系完善,夯实工作基础。截至2024年,实现6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总商会党委“全覆盖”。根据实际,按照独立成立实体型党支部、独立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组建联合党支部三种类型稳步推进商会党组织建设。目前,扬州市工商联作为业务主管(行业管理)单位的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83.6%。编制《支部书记工作手册》,落实《总商会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及《关于规范和加强全市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内容,具体指导支部“做什么”“怎么做”。组织开展“总商会党务工作者党性修养和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各类专训、轮训,做好“两新”党务工作者分级定级工作,完善商会“两员”(党建工作指导员、统战工作联络员)队伍建设。对照“六有”标准,推进支部“党建园地”建设;依托商会自媒体平台,拓展线上党建阵地。 强化融合赋能,彰显党建实效。推动商会党组织与机关部门、金融机构等党组织联建共建,整合资源助力企业发展。组织开展“凝心铸魂强引领”“服务企业助发展”“规范管理促提升”“公益慈善勇担责”四项专项行动;指导打造“党建领航·数聚合力”等党建品牌,丰富“绿扬先锋·商企同行”矩阵;开展“6+3+N”行动,推进“六个一”行动夯实党建基础、深化“三个一”行动强化品牌创新、实施“商会党建+”行动促进融合发展。结合商会党建工作,积极引导商会和企业参与文明创建、捐资助学、乡村振兴等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动员党员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 强化实践创新,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开辟党建新局面。开展“项目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党建三到”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融入项目的全周期管理,以党建组织力激发项目新动能。秉承“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干部”的“双培”理念,把发展党员重点放在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员工上,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成长深度融合。以“双向赋能”为核心,通过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企业激励反馈机制的深度耦合,构建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长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正视短板挑战,精准把握薄弱环节 组织覆盖存在盲区。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党员数量少、流动性大等现实因素,党组织建设面临一定困难和空白点。 作用发挥不够深入。部分企业倾向于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进行松散联结,造成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同时,存在少数企业党务工作者将企业雇员身份置于首位,对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畏难情绪。 支持保障有待加强。部分企业存在“重经营、轻党建”的思想倾向,未能充分保障党建工作所需的时间、空间,以及党建工作专项经费。 聚焦提质增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强化使命担当,压实工商联协同共建责任。工商联要紧扣“两个健康”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履行好政治任务。发挥工商联作为“两新”工委成员和新兴领域党建协调机制参与者的作用,紧密联系党委政府和广泛扎根非公领域的独特优势,参与推动多部门协作合力的形成。依托总商会党委及商会党组织这一触达非公有制企业直接、广泛的组织网络,筑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前沿阵地”、延展“神经末梢”。 深化思想引领,凝聚企业家认同支持“向心力”。开展企业家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促其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向企业家精准阐释党建在提升凝聚力、增强竞争力、涵养文化、实现基业长青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家主动支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表彰激励机制,对成效显著、示范作用突出的企业及负责人,给予政治关怀、荣誉激励、社会宣传,激发企业家的荣誉感。 坚持精准施策,推行“一企一策”定制化路径。非公有制企业差异性大,党建工作应摒弃“大水漫灌”,坚持“精准滴灌”。精准识别党建工作与企业战略、经营痛点、员工诉求的最佳契合点与发力点。结合行业与企业实际,精确诊断,将党建有机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支持成熟企业独立组建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条件的,灵活采取“行业联建”“区域共建”等方式,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 建强骨干队伍,锻造专(兼)职党务工作“生力军”。坚持政治标准首位,突出“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善做群众工作”的选拔要求。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优先企业内部培养;同时探索上级党组织选派或市场化选聘等模式,完善选任体系。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围绕政治理论、党建业务、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群众工作等内容开展培训,打造既懂党建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