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10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成都双流区: |
澎湃“绿”动力构筑新生态 |
|
|
|
|
|
|
近日,由四川省工商联、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指导,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川开电气有限公司主办,以“链接绿色能源电力·共创产业生态未来”为 主题的2025成都市双流区电力产业供应链生态合作大会在双流区举行。 四川省工商联主席唐燕,四川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敬茂明,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曾义平,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杜进有,成都市工商联主席俞建,双流区委书记钟静远出席会议。 政企携手,签约授牌强根基 大会现场,双流区以“订单招商+产业链协同”为抓手,集中释放产业合作“强信号”:一方面,双流区与浙江天正电气、青岛特锐德、川开电气重点配套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另一方面,促成青岛特锐德、川开电气与成都旭光电子等本地供应链企业达成合作。 活动同步举行成都市双流区电力产业园区授牌仪式。园区将采用“国企+链主企业+产业链商会”创新运营模式,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支持体系,为企业提供从技术攻关到市场落地的全周期赋能,标志着双流电力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成果发布,规划引领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 《双流电力产业发展蓝皮书》和华龙一号暨新一代智能柜产品两项“硬核”成果发布,成为本次大会上备受关注的环节。 蓝皮书明确了三阶段发展目标:2025—2027年夯实基础,电力装备集群规模超300亿元,新增光伏装机20万千瓦,用户侧储能达10万千瓦;2028—2030年全面突破,建成西南最大的“光储充放”交通枢纽,“源网荷储”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应用;2035年引领示范,电力装备集群规模超500亿元,形成“技术输出+装备制造+标准制定”生态链。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华龙一号暨新一代智能柜产品,该产品填补了核岛低压配电设备国产化空白,为我国核电产业链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践创新,政策赋能激活产业生态“源动力” 川开电气的成长轨迹,正是双流产业生态活力的生动注脚。2016年,青岛特锐德在双流扩大投资,着手打造西南最大的输配电装备技术研发基地——川开电气智慧工厂。多年来,在政企协同下,川开电气产值从10亿元跃升至32亿元,实现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能提升的全面升级。“此次两款重磅成果的发布,既是对国家‘工业投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四川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典型实践。”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四川省工商联、成都市工商联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下,近年来,双流区进一步深化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努力以一流环境吸引要素集聚、项目落地、产业升级。目前,双流区正以“政策+场景+生态”的创新组合拳,向“全国区域新型电力系统标杆”目标坚实迈进。随着核电装备、智能电网、氢能储能等产业集群加速成型,必将有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联 双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