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09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买买买!央行连续八个月增持黄金 |
避险属性推动黄金价格进一步走高 |
作者:
■本报记者宋寒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14 |
|
|
|
|
|
|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黄金方面动作频频。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2025〕124号)(简称《办法》),自8月1日起现金买金超10万元需上报;另一方面,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个月增持黄金。 今年以来,黄金持续上涨,数据显示,上半年黄金价格上涨超25%。在地缘政治冲突、关税风险、通货膨胀和市场需求背景下,居民对黄金的避险需求增长,推动黄金价格进一步走高。 据悉,《办法》提到,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应当根据《办法》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 同时,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从业机构应当勤勉尽责,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洗钱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此外,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从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黄金储备为7390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这是人民银行连续八个月增加黄金储备。 “6月央行继续增持黄金,主要原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这意味着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而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阶段,我国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占比偏低,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的占比为7.0%,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 “下半年我国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当前美国财政与债务压力显著、特朗普政府‘贸易战’策略的常态化使用,进一步动摇了美元资产的安全属性,也进一步削弱了美元信用基础。同时,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出现常态化趋势,美元等传统避险资产的可靠性被系统性削弱。”王青表示。 券商研报认为,在美国关税威胁、财政赤字扩张削弱美元资产吸引力,以及海外降息周期和全球央行延续购金的背景下,黄金价格中枢上移。随着下半年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黄金有望延续利率逻辑再度冲高。 一直以来,黄金作为全球广泛认可的终极支付手段,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全球央行可通过增持黄金、推进本币结算等方式,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 业内人士认为,黄金作为不受单边制裁影响的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能够有效对冲单一货币风险,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其高流动性特质也成为国际支付体系的稳定保障,有助于增强主权货币信用。整体上看,基于战略安全与资产配置需求,我国央行和全球央行将持续强化黄金储备布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