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0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自主创新驱动 算力产业链国产化提速 |
国产芯片加速崛起 |
|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064 |
|
|
|
|
|
|
日前,上交所正式受理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电路的IPO申请。作为专注于高性能GPU研发与产业化的头部企业,此次IPO进程的推进,为国产高性能芯片产业的发展吃上一颗“定心丸”。从业人士认为,两家企业的上市进程标志着国产AI芯片行业迎来发展新突破。 国产GPU冲刺科创板上市 沐曦股份成立于2020年9月14日,彼时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对高性能计算和图形处理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国产高性能GPU有着巨大的市场空白,沐曦应运而生。 摩尔线程正式成立于2020年10月,与沐曦在同一时期踏入GPU赛道。同样是瞄准了国内在GPU自主研发方面的迫切需求,期望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为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本土算力支撑。 两家公司的产品路线有所不同。公开资料显示,沐曦股份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产品涵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图形渲染等多个前沿领域。其GPU芯片具备高能效、高通用性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等场景;摩尔线程主攻面向元计算应用的新一代GPU,构建融合视觉计算、3D图形计算、科学计算及人工智能计算的综合计算平台。除了在图形渲染、AI计算等常规领域发力,摩尔线程还强调在元宇宙等新兴应用场景的布局。其推出的“苏堤”“春晓”“曲院”三颗全功能GPU芯片支持当前所有的开源大模型,且CUDA兼容较好,并基于“曲院”推出AI训推一体计算卡MTTS4000和夸娥(KUAE)千卡智算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电路随着即将登陆资本市场,也将为产业群体的整体崛起提供了坚实支撑。 国产AI芯片迈向商业化进程 近年来,国产AI芯片产业蓬勃发展,一批具备商业化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以寒武纪、华为昇腾为代表的领军企业,正通过不断成熟的技术与产品交付能力,加速推动国产AI芯片在互联网、大模型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供应链是国产AI芯片产业化的核心环节,也是保障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先行者,自2019年以来,其AI芯片已在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以及浙东南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实现规模化部署。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实现营收11.11亿元,环比增长12.4%,这一增速与其芯片在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等应用场景的市场拓展直接相关。据悉,目前,寒武纪在互联网领域的AI芯片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通过与头部算法公司的深入合作,持续推动大模型领域的场景突破与落地。 华为昇腾同样展现出强劲实力,其建设的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为计算供给生态注入活力。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例,自2021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该中心算力资源迅速饱和,并于2022年2月完成扩容至200P算力后再次满负载,这些算力资源广泛服务于制造业、交通管理以及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客户对于芯片供应商的选择将呈现出集中化趋势。基于商业运营效率的考量,客户更倾向于避免过多分散选择,以确保技术生态的兼容性和运维效率。在此背景下,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出货的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份额提升,初步确立竞争优势,为国产AI芯片整体崛起奠定基础。 国产算力产业化拐点将至 国产AI芯片的供应链可靠性和先进制程的提升是当前新进入者难以逾越的核心壁垒。比如说,高性能封装技术的突破、稳定原材料来源的建立,以及长期制程工艺的磨合与良率提升,都需要数年的研发积累与经验实践。 据悉,目前平均需要两年以上的开发周期,不仅是技术落地的客观时间门槛,也是新进入者必须突破的一道竞争壁垒。 如今,寒武纪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深耕,在商业化能力上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其在互联网、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客户信任度已建立起较高壁垒,而大模型领域的持续合作也为公司拓展新市场打开了空间。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国产芯片的整体崛起尚未达到完全自主可控的阶段。一方面,先进制程科技和晶圆等核心领域仍受制于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对行业整体节奏带来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更多扶持政策和资本进入,市场竞争将日益加剧,这也可能使企业在快速迭代中面临技术方向与商业落地的取舍难题。 “国产算力产业链正在迎来全新的发展拐点,从设计、制造到组装各环节都有明显提速。”从业人士介绍,随着深南电路、兴森科技等国产PCB和封装基板龙头企业,正利用技术与规模优势占据更高市场份额。而在AI推理场景的增量需求推动下,寒武纪、云天励飞等国产设计公司凭借差异化性价比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从业人士认为,随着整体产能的逐步释放,未来算力领域的国产化进程将持续深化,迈向进一步的规模化和高端化。国产AI芯片的整体崛起仍需在技术创新与生态完善上持续投入。而在这场技术与资本交织的竞速赛道上,国产AI芯片加速迈向整体崛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