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02
2025-07-02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陕西安康:

从荒山到“蟠桃园”的甜蜜蜕变

作者: ■翁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97
    万企兴万村,委员献爱心。安康市汉滨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工作室情系石梯,一边积极调研建言献策,提出建冷库延长保鲜时间的建议;一边开展公益消费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农兴农。
    “快尝尝,这桃子甜得能黏住牙齿。”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石梯镇联兴家庭农场桃园里,负责人周青财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递过一颗沾着露水的五月桃。步入桃林,颗颗饱满的桃子压弯枝头,清甜的香气弥漫,让人仿佛置身“蟠桃园”。咬一口,鲜嫩多汁的清甜瞬间在口中化开,令人沉醉。游客们提着竹篮穿梭其间,脆生生的甜汁顺着指尖流淌,孩子的笑声惊飞了枝头的白鹭。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如今已成为石梯镇的“甜蜜地标”。
    然而,1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山高路险,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村庄发展步履维艰。土生土长的周青财,也曾是外出谋生的一员。他始终惦记着家乡:“老家的好东西不少,为啥咱守着‘宝贝’受穷?”
    2021年,周青财响应汉滨区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号召,揣着积蓄和对家乡的深情,毅然返乡创业,成了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一开始就栽了跟头,”周青财蹲在桃树旁,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嫩叶回忆道。刚种的桃树,因土壤板结严重,几乎挂不住果。他深知要发展,必须找准路子。通过深入考察,他敏锐地捕捉到家乡野果在外受欢迎的信息,于是,开垦荒地、改良土壤、良种嫁接、科学管护……他成了“桃园守望者”,硬是凭着一股韧劲,把石头山变成了富裕田。“这桃子是他们夫妻俩的命根子。”村干部这样感慨道。
    汉江边独特的地理位置——光照足、水分丰,这里结出的桃子甜味十足。40余亩桃园初具规模。丰产了,销路成了问题。以往,他挑着担子卖桃子,现在儿子开着车子卖桃子,可总走不了量。
    前不久,几位新媒体达人来到桃园,镜头里挂满枝头的诱人桃子瞬间引爆网络。“这桃子甜得像初恋。”的评论刷屏,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周青财敏锐地抓住机遇,把直播间直接搬进了桃园。
    老周和小周不仅卖桃子,更讲述石梯的故事——有村民采摘时涨红的脸庞、有晨露打湿的青果、有闲逸的农家生活……荧屏内外传递着乡土的温度、振兴的热度,实现了“万企兴万村”与“数字经济”的双向联动,桃园也成了网红打卡地。
    万企兴万村,委员献爱心。安康市汉滨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工作室情系石梯,一边积极调研建言献策,提出建冷库延长保鲜时间的建议;一边开展公益消费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农兴农。
    产业联农,市场连心。在“千万工程”政策支持下,周青财的园子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剪枝、施肥、除草、浇水、采桑喂蚕、摘桃……夫妻两人辛勤劳作,忙了就请相邻不远的亲戚来搭把手。周青财的手机还在不断响起新订单的提示音,那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认可,甚至有弹幕留言:“周哥,我在广州,桃子甜得很。”这哪里仅仅是一个桃园?这分明是一场由信念、汗水与时代机遇共同铸就的“甜蜜革命”。
    纵有千仞险,再无百丈陡。如今的双联村,从昔日的山陡地瘠、发展艰难,到硕果盈枝、村美民富,白墙黛瓦的新居在葱郁桃林中若隐若现。石梯镇以此为一角,正全面描绘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烟雨朦胧中,老周像一株深深扎根于黄土的桃树,身影融入这片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果园,默默诉说着一个关于土地重生、希望萌发、奋斗不息与甜蜜共享的乡村故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