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02
2025-07-02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清凉峰的“共富”茶香飘出大山

作者: ■本报记者胡静波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33
    日前,以“茶香润共富·红韵漫清凉”为主题的杭为茶都·清凉峰高山共富茶分享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品质优异、品类丰富的茶产品出现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赢得专家学者的一致点赞。
    这些茶叶原料来自海拔近千米的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如今成片荒废的茶园完成了点绿成金的蜕变,当地老百姓也开启了共富之门。
    “被群山包围的清凉峰镇从20世纪开始便具备茶产业基础。三四十年前,村集体曾统一组织农户在高山上种植茶叶,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青年群体的外迁,茶产业逐步荒废萎缩。”清凉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海峰表示,由于缺乏财力、物力与人力,曾经的支柱产业一直无法重振。
    转机来自2023年,杭州市第十七帮扶集团进驻清凉峰镇,在“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指导下提质升级茶产业。
    作为帮扶集团的骨干企业,杭州市南昌商会、杭州清凉峰茶文旅有限公司在两年间投入1000多万元,为茶产业提供源动力。“我们先后流转了500多亩茶田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邀请权威专家帮助茶农进行炒制工艺的一对一提升指导。”杭州市南昌商会会长、杭州清凉峰茶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平说。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清凉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海峰表示,土地流转为新峰村和林竹村在20年内带来将近600万元收入。与此同时,茶农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平均每人每年增收两万元左右。
    帮扶集团还特别邀请中国茶叶博物馆进行文化赋能。中国茶叶博物馆文化推广部副主任蔡嘉嘉表示,博物馆通过文化研究力、标准制定力、场景创新力和生态链接力的思维跃迁,将静态的文化资产转化为品牌价值内核,提升产品议价能力、产品情感纽带,以及生态扩展空间。
    两年间在多方帮扶下,清凉峰的茶香飘出了大山之外。一条文化富农、科技兴农、生态富民的好路子正铺陈开来,同时企业、茶农、村集体等也正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以清凉峰为起点,我们将把‘文化赋能茶产业’的模式复制到更多产茶区。”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表示,博物馆已启动“百县千村”茶文化帮扶计划,将通过输出馆藏文化资源、培训非遗制茶技艺、搭建线上销售平台等方式,助力更多山区茶农实现“文化增收”。
    据悉,此次活动正是由中国茶叶博物馆主办,杭州市南昌商会、杭州清凉峰茶文旅有限公司承办。活动旨在通过茶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展现清凉峰茶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全链发展”的转型成果,更勾勒出“文化IP赋能+茶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分享会现场设置了“共富圆桌会”环节,浙江省市帮扶组、商会、中茶博代表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茶农代表展开深度对话。
    下一步,杭州市南昌商会将与中国茶叶博物馆、清凉峰镇当地政府,持续深化合作,开发特色茶文旅路线,激活吃住行文旅全链条。以茶为纽带,以文化为引擎,为更多产茶区建设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提供有益借鉴,让茶香飘得更远,让共富之路更宽。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