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6-30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波: |
创新,为了“共赢” |
|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376 |
|
|
|
|
|
|
开栏的话: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本报即日起开设“蓉商故事”专栏,聚焦成都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实践,深度挖掘蓉商在奋斗历程中的创业故事、创新探索、商业模式与经营理念等。通过蓉商群体风采展现、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打响蓉商品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具有成都地域特色的鲜活样本。 “我是从草根成长起来的、土生土长的创业者,和不到10人的创始团队共同创办的智元汇。从成立时的一穷二白走到现在,业务遍及全国及海外20余个城市。我打从心眼里感恩成都,感恩这个充满了创新的最好的时代。”在日前由成都市工商联、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的第34期“民企大讲堂”上,成都市工商联副主席、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元汇”)董事长邓波以“共赢”为主题发表演讲时如是说。 “创新的路是走不出来的,它不等同于简单的‘创意’、一拍脑门的‘金点子’,而是‘铁杵磨成针’的打磨,是‘水滴石穿’的聚气聚力,得一口一个牙印啃出来这条路。”邓波说。对于智元汇的10余年发展,他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创造、分享、感恩。 汇聚智慧元素 创造无限可能 年轻时的邓波,做过销售,在成都西南食品城摆过摊,在雀巢直销跑街送过货,凭着勤劳、坚韧和诚信的品格,迅速成长为业绩显著的区域市场负责人。千禧年伊始,他参与打造了后来家喻户晓的白家方便粉丝,很快又入职一家老牌食品企业——成都遛洋狗食品有限公司(简称“遛洋狗”),担任总经理。从2004年到2006年,3年间遛洋狗产值规模从两三千万元,增长至上亿元。之后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四川阿坝州建立半成品基地,在都江堰建立深加工基地。2008年与摩根士丹利签订融资上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书。 然而,当汶川地震发生,投建在阿坝州和都江堰的所有厂房,全部成为废墟。 “特别感谢当时上海对都江堰进行对口援建,让我们渡过难关。”邓波表示。他在上海援建指挥部支持下牵头提出“变输血为造血”绿色援建机制,也就是都江堰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组团在上海零售企业的无私援建支持下进入上海市场,将在上海市场销售产品额的5%,由上海慈善基金会捐回给都江堰建学校和医院,用于灾后重建。同时,自己也积极向灾区捐款,力图在各方利益都不受损害的情况下,一同帮助灾区渡过难关。 2010年,重整行囊的邓波再次出发,与不到10人的创始团队共同创办智元汇。“元”是初始的意思,这是创业的全新开始,也是一家新的公司从“0”走向“1”的开端;同时,“元”就是“0”,0和1在代码的世界里,可以以“智慧创新”引领创造出一切可能。汇聚智慧元素、创造无限可能,这就是“智元汇”的由来。 “回顾智元汇创业经历,其实我们从刚开始就确立,一定要创新、创造。这也是我们从快消品行业传承而来的一个思维惯性,就是坚持用户需求导向思维,一定要为用户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邓波表示。 落地交通场景 做智能乘客服务先行者 2010年左右,全国地铁建设进入高速建设阶段。成都也全力推动成都地铁的建设和开通。正值成都地铁即将开通之际,邓波认为,地铁是一个充满各种机遇的场景,那里有非常庞大、高频、优质的乘客。秉持着一贯的理念“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他和团队决定去地铁里做点事。在他看来,这件事要符合时代潮流——既要结合最新技术,又要满足场景里的用户需求…… “我们给自己提问: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乘客出门坐地铁,他会有哪些需求?”邓波回忆着。 路径规划、线路查询、周边查询,这是出行的需求;地铁卡充值、水电费缴纳、信用卡还款、话费充值、优惠券打印,这些是生活服务的需求;此外还有拍照、看视频等等,这些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娱乐的需求……这就涉及很多软硬件集成,以及多点交互的触屏互动。 为把产品做好,团队花几个月时间沿着地铁沿线勘测路线与周边,在手绘地图上描绘最符合乘客需求的地铁场站、线路、生活圈。站在乘客与地铁站务工作人员的使用角度,对产品每一处细节反复测试与打磨升级。 2010年9月27日,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当天,智元汇的智能自助检查系统以智能设备免费投放使用结合视频广告获取收入的“投资+运营”新模式亮相成都地铁,获得媒体广泛报道与关注。 在此基础上,邓波带领团队一鼓作气,迅速开展对全国市场的推广以及向交互式多媒体大屏的技术迭代,向着哈尔滨、长沙、杭州、沈阳、郑州、广州等多个城市迅速扩张。2015年10月,智元汇作为四川唯一入驻主会场的企业,受邀参加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到2016年前后,智元汇已经成为国内地铁电子多媒体领域资源覆盖面积领先的公司,在城市公共交通场景树立起成都品牌。 坚持用户思维 快速创新迭代 随着移动网络时代来临,智元汇观察发现,当乘客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他们更多依赖于手机,乘客的需求与地铁场景的重合点发生了改变。 在那些日子里,邓波带领几个创始合伙人,不断开会讨论,最终确定了乘客智能服务的新的高频、刚需的切入点——基于移动支付的扫码乘车。这一系统后来成为各城市地铁标配产品。但在当时内部也有大量的反对意见,主要是因为起步的研发成本较高,市场推广难度极大。 “这个决定最后是由我来拍板的,我说不管有多大压力,只要我们判断这个事情是对的,它对用户有利,对地铁有利,为财政减负,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做,并且要快,要抢在其他所有人前面,首个推出全新的产品。”邓波回忆当时的紧迫,彼时各大互联网巨头已经在做地面商超、餐饮等场景的移动支付,但他们暂时还没到地铁里来,一方面是这个场景确实有特殊性,新技术的进入是需要多方面考虑的。另一方面,他们正在争抢地面上的市场,暂时可能还没放那么多精力到地下来。 “这个窗口期,就是智元汇的生死时速,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所以一定要快,要非常快。”邓波说。2016年,我们开始地铁扫码乘车系统的研发。2017年,在实验室创造了“扫码第一刷”,取得了相关测试通过报告。之后,在各方支持下,于2018年1月1日,助力西安地铁全球首例开通地铁全线网扫码乘车系统。自此开启了智元汇把公司发展成为城市数字交通新基建“AI+大数据”应用企业的创新之路。 2018年以来,智元汇累计参与超大特大城市、省会城市近百个立体交通智能化项目,提供顶层设计、系统开发、集成实施、维保运营等数字化全栈服务,参与制定成都、西安、郑州、哈尔滨、太原、兰州等多个城市自动售检票系统地方标准规范、交通行业大数据规范,被业内专家誉称为中国智慧城轨先行者。 2022年以来,依托交通场景数年沉淀的“AI+大数据”研发及运营能力,成为成都“智慧蓉城”建设单位之一,核心参与制定成都市《成都市物联感知体系顶层规划》及7项物联标准规范、1项物联感知平台建设指南,成为国内专注于“城市交通智能化”与“城市治理数字化”的“AI+大数据”应用的代表性科技公司。 新丝绸之路上 争取更大共赢 在新发展格局指引下,“走出去”,走到“一带一路”上去,让智元汇看到了更大更广的天地。 “在与中亚各国商务交流中,我们获知对方的需求,涉及交通、城市治理、新能源、环保、农业、文旅、投资等方方面面,这远不是智元汇一家公司能够完成的。”邓波说,作为成都企业,智元汇强烈渴望与成都本土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走出去”。 而参照智慧蓉城“王”字形架构的智慧城市体系落地中亚,则标志着“蓉品”“蓉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逐渐累积,为后续更多成都本土产业链的抱团输出奠定了基础。 今年两会期间,邓波提交题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畅通“双循环”打造国际经贸合作交流新高地》的提案。4月举办的2025成都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期间,成都市中亚经贸促进会正式揭牌,智元汇作为发起单位以及筹备组组长单位参与了仪式。 “一切的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希望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到新丝绸之路上去争取更大共赢。”邓波说。 (图)邓波在"民企大讲堂"上演讲。智元汇供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