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6-30
2025-06-30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多措并举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作者: ■俞好爱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361

    要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民营企业人才支持;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构建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强化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保障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顶层设计,为民营经济发展把脉定向,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与时俱进的重大成果。广大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在我国经济续写快速发展奇迹中,贡献巨大、功不可没。今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但也要看到,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实施,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进一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
    进一步完善服务民营企业人才支持。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鼓励民营经济组织积极培养使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完善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政策措施,畅通民营经济组织职称评审渠道,为民营经济组织引进、培养高层次及紧缺人才提供支持。对涉及民营企业人才的政策落实享受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修订完善政策内容,扶持政策更多向产业人才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探索并建立体现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落实以知识、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行产权、股权等中长期激励政策,将企业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挂钩,增强员工以企业为家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才、引智的实用性,加大对企业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交流培养,推动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的融合,形成“企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柔性引才伙伴关系。
    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完善制度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民营经济投资融资环境。面对当前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各地要进一步优化各类民营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使银行、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共享企业信息,促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为企业画像成本高等影响企业授信问题。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融资时要求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等事项,探索续贷业务长效机制,增加中长期贷款,清理不必要抽贷和断贷,降低企业过桥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民营企业采用应收账款、合同订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设备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融资,优化审批和办理流程,支持金融机构优化考核机制,健全授信尽职免责、容错纠错机制,有效激活“敢贷”“愿放”内生动力。
    进一步构建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市场准入是经营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前提,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针对民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仍有部分壁垒等问题,要建立招投标条件审查机制,不得设置超越项目实际需求的资格条件,杜绝可能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合理限制。开展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专项排查清理行动,依法全面放开竞争的准入门槛,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要同等对待,享受同样的资源和政策。
    进一步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消除“隐性壁垒”,消除对民营企业的偏见,更为主动地为民营企业解忧纾困。鼓励公职人员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精准开展政策法规宣讲、主动高效办理企业诉求、推进重点项目全程陪跑、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等,当好企业“贴心人”,提升服务能力和质效,积极营造“敢亲”氛围、增强“会亲”本领、厚培“愿清”土壤、狠刹“不清”歪风,激励干部敢当敢为、企业敢干敢闯。着力发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行业领先企业的宣传报道,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参与应急救灾,支持国防建设,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典范。
    进一步强化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当前,要从制度和法律上解决好民营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要严格权力事项边界,规范执法程序和标准,建立明确的违规行为处罚清单,统一执法尺度。对处罚清单外的违规事项,建立包容免罚监管制度,设置提醒、限期整改模式,慎用罚款、停产、停业等强制措施。充分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避免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过度执法、“一刀切”式执法。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常态化责任追究,着力规范执法行为。加大对民营企业账款拖欠的清欠力度,重点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同时将清欠进度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内容,努力做到应清尽清,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基础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