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28
2025-05-28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期待“会说话的路牌”广泛推广

作者: ■王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20

    据报道,在广东担杆镇推进海岛地名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扫二维码,不仅能知晓路名,还能听海岛故事”的新型路牌令人眼前一亮。截至5月25日,外伶仃岛、担杆岛23个标准化路牌的设置,不仅是对道路标识系统的完善,更是以“小标识”撬动“大治理”的生动实践。这种“会说话的路牌”,打破了传统路牌仅具有指示功能的局限,为海岛发展注入文化动能,其背后蕴含着治理智慧与文化价值,值得推广。
    传统路牌作为城市或地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主要承担着道路名称、方向指引等基础功能。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单纯的指向性作用已难以满足大众对城市空间和地域文化的深度探索需求。“会说话的路牌”的出现,正是对这一时代需求的积极回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路牌与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紧密结合,使路牌从冰冷的金属或塑料标识,转变为传递地方故事、承载文化记忆的“活载体”。
    从基层治理的角度来看,“会说话的路牌”是推进精细化治理的有效抓手。在“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背景下,基层治理需要更细致、更人性化的举措。这些新型路牌的设置,体现了基层治理思维的转变,从过去的“管理”向“服务”转型。通过丰富路牌的功能,政府不仅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便捷、更全面的信息服务,还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居民在扫码聆听家乡故事的过程中,能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游客则通过这些故事,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提升旅游体验。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凝聚人心,推动基层社会和谐发展,让治理更有温度,也更具成效。
    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会说话的路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地名背后,都可能蕴含着一段独特的历史、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地方的特色文化面临着被遗忘、被淡化的风险。而这些“会说话的路牌”将散落在民间的故事、历史的记忆收集起来,以数字化、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这是对家乡文化的重新认识和传承;对于外界而言,则是一个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以担杆镇为例,海岛的独特历史和风土人情通过路牌上的二维码传播开来,让更多人知晓海岛的魅力,这种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远非传统宣传方式可比。它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还能在文化交流中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量,“会说话的路牌”能够为地区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文化已成为旅游的灵魂,旅游则是文化的载体。“会说话的路牌”作为地方文化的展示窗口,能够有效吸引游客的目光,激发游客深入探索的兴趣。这将带动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此外,特色文化的传播还能吸引投资,为地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
    当然,在推广“会说话的路牌”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方面,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路牌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必须经过严谨的考证和筛选,避免出现错误或误导性的内容。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故事的产生,路牌内容还应及时更新,保持其吸引力和新鲜感。另一方面,要注重技术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二维码的扫描、音频视频的播放等功能,都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在设置路牌时,需充分考虑网络环境、设备兼容性等问题,确保用户能够顺利获取信息,避免因技术故障影响使用体验。此外,还应加强对路牌的维护和管理,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保障路牌的长期有效运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