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28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富一方群众 |
|
|
|
|
|
|
"过去靠天吃饭,如今被稳定的订单和多元收入来源所替代。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乡创业,家家户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谈及当前生活,61岁的小杨村村民陈龙喜难掩兴奋。 小杨社区位于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紧邻国家5A级溱湖湿地公园。社区辖2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795户,总人口3176人,2023年实现村集体纯收入46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92万元。 这份增收不仅是银行卡上数字的变化,更是对未来的踏实期待,是"万企兴万村"带给村民最真实的幸福感,"没有溱湖绿洲项目,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喜悦。" 2013年,泰州市溱湖绿洲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溱湖绿洲")成立,企村结对联姻后,探索建立"村企共建、政经分开、村集体抱团发展"机制。"我们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小杨村由单纯农业生产,向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延伸,实现'壮大一个企业、做强一个产业、盘活一个市场、带富一方群众'的美丽图景。"溱湖绿洲董事长陈奇告诉记者。 村企共建聚合力,建强引领主心骨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只有发动基层党建'红色引擎',党员干部带头干,才能让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溱湖绿洲与小杨社区建立村企党组织联学共建机制,加大村企深度交流融合,坚持村企携手共进、推进社区全面振兴发展。 据介绍,小杨社区现有党员109名,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成立了村党委,下设家庭农场、乡村旅游和基层治理3个党支部。溱湖绿洲与小杨社区"两委"建立党建联建制度,定期开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理论和政策学习,深入互动交流,凝聚发展共识。 小杨社区地处里下河水乡,交通便捷、水网密布,具有良好的区位、生态和发展基础。如何充分挖掘资源,做好融合文章? 陈奇和小杨社区"两委"共同思考,多次外出取经,并在征求专家建议后,统一认识:组建家庭农场,打造菌菇、簖蟹、种植等特色产业,创办旅游公司,建设农业生态旅游区,招引服务项目,营建诗意生活场景,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此后,村企确立全力打造富裕小杨、生态小杨、创新小杨、活力小杨和民主小杨的"五个小杨"目标远景。 "通过党建引领有效整合了企业与乡村资源,形成了发展合力。该机制不仅强化了思想统一和协作能力,还促进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同时,企业为乡村注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村级党组织则发挥本土优势,推动基层治理优化和人才培育,实现了互利共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小杨社区党委副书记丁捷说。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金耳、银耳、羊肚菌、香菇、猴头菇、赤松茸……目前,小杨社区周边已有120多户居民从事数十种菌菇种植,已然成为“菇菇部落”。 菇菇部落项目于2022年9月开始建设,由小杨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溱湖绿洲联合运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片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年产值1.2亿元,每年为菇农增加户均收入超15万元。“过去,我们这里的村民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香菇种植园负责人、农场主刘巍告诉记者:“如今,在村企共建模式下,企业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村民参与种植后,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我们的收入更高了。” 在打造本地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富民增收方面,溱湖绿洲与小杨社区在姜堰区委、区政府和三水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本着“企业所长,乡村所需”原则,还有更多创新务实之举。 开发“小杨人家”。规划面积1020亩,以休闲旅游为主题,打造状元长廊、樱花林、燕窝民宿等特色景点,建设集农家乐、种植、农事体验、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民宿风景园。目前,“小杨人家”已初具规模,灰墙黛瓦、枕河人家,原汁原味的农舍装扮一新,呈现出浓郁的水乡风韵,成为周边城市游客争相来打卡的网红乡村。 拓建“溱湖蟹村”。溱湖绿洲依托丰富的湿地自然资源,成立泰州溱湖蟹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牵头成立溱湖簖蟹产业协会,投资建成精品河蟹批发市场4万平方米,将零散商户逐步引入市场集中销售,共同做强蟹村市场。在扩大活蟹销售规模基础上,探索研发加工生熟醉蟹、蟹黄油、蟹黄包等蟹类产品,注册“小杨人家”“溱小蟹”“北簖”“祥泰小杨”“状元好蟹”等品牌商标。 溱湖簖蟹产业协会会长陈奇告诉记者,2023年,蟹村入住销售商200余户,周边地区从事簖蟹养殖的农户100余户,养殖面积近1.2万亩,年交易金额近3亿元。“项目结合乡村旅游推出捕蟹体验、蟹文化研学等业态,带动了餐饮、民宿消费,溱湖簖蟹也从水产品升级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坚持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新业态 石门文化展示区的石刻图案精彩纷呈,民俗文化馆的老物件留住乡愁记忆,金黄麦田随风摇曳演绎诗意田园,八鲜种植示范园里的果蔬任由采摘品尝,青蛙乐园内多个探险项目刺激诱人……每个景点都游人如织。 溱湖绿洲联合小杨社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效益提升。 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依托当地“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崇文尚武的历史文化,打造状元长廊,十一道拱门上展示11名姜堰历史名人介绍。建立村史馆、乡愁馆,集中展示从群众手中收集、群众捐赠的红色历史刊物、老渔具、农具等,供游客参观体验,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打造乡村旅游场景,依托“菇菇部落”项目,打造集研学体验、科普教育、食用菌销售、状元菇宴为一体的菇类主题体验科普园区,让游客参观智能化菌菇舱,享受视、听、品、购“一条龙”体验。2023年以来,菇菇部落累计接待3万多名学生来基地研学,项目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优秀基地、泰州市优秀研学旅行基地、泰州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 坚持“农业+教育+旅游+文化”跨界融合,创新打造溱湖“渔窑耕读”状元研学线路,被评为江苏省十佳优秀研学产品。同时,与中旅集团自驾游公司正式签约,将小杨社区打造成高水准的露营地行业标杆,深度融入长三角精品旅游线路之中。 举办节庆赛事,拓宽产业赛道,以赛为媒、以体兴旅。 溱湖绿洲先后主办和协办全国箭王争霸赛、第二十届省运会射箭、马术比赛、重走长征路以及“江苏省房车车友会暨泰州市首届房车露营大会”“全国山地车越野赛”“全国冬泳日泰州市第二届冬泳锦标赛”“风车节”“溱湖十八灶美食节”“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大运河文化房车博览会”“樱花节”“簖蟹开市节”等20多项活动,将体育健身、红色文化融入旅游全过程,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影响力。 通过发展新业态,乡村充满了活力、重新焕发生机。“这不仅极大盘活了我们社区的土地、水面以及闲置农村宅基地的资源,而且带动了村民就业、提供了就业岗位。”小杨社区党委书记王政点赞溱湖绿洲项目。 优化运营模式,实现发展共赢共享 “村集体牵头+企业运营+村民参与”,溱湖绿洲与小杨社区通过共建模式,照顾各方利益,有效激发了村企和群众各方的内生动力。 实现企业增效。由小杨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溱湖绿洲运营管理合伙企业联合运营,实行“土地保底租金+分红”“房屋保底租金+分红”“村集体资产入股保底分红”等方式,有效壮大了企业实力,提升了产品竞争力。目前,社区“小杨人家”项目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营收4500万元,“溱湖蟹村”项目线上线下交易3亿多元,“菇菇部落”项目营收达1100多万元。 促进集体增收。一方面社区资源变“黄金”,通过盘活20亩闲置土地资源,带动发展周边乡村民宿、音乐餐厅、私房菜馆产业,整个文旅项目年营收可达3000万元,社区集体参与收入分红。同时,土地生“租金”,溱湖绿洲流转小杨社区集体土地,每年支付社区土地流转租金近100万元,小杨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160多万元,村集体纯收入有近三分之一来自该项目的实施。 带动村民致富。溱湖绿洲定期开展乡村振兴讲座、新兴青年职业农民培训、农村电商培训等活动,如今的小杨社区,家家吃上“产业饭”,处处可见“新农人”,蓬勃发展的产业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创富机会。全村几乎家家有人在农场“上班”。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船舶运输+民宿经营”“家庭农场种植养殖+村集体分红”,增加收入约400万元。 “今后,溱湖绿洲将通过深化‘农业+文旅+生态’融合发展,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富裕,推动溱湖绿洲从生态标杆升级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样板,为‘万企兴万村’贡献更多创新实践。”陈奇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