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23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净化网络生态,剑指“黑嘴”伤企 |
|
作者:
■本报记者叶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12 |
|
|
|
|
|
|
5月22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集中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泄密侵权等四类网络“黑嘴”伤企乱象作出部署。这是贯彻落实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营造友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通知》印发前不久,两则涉及民营企业的舆情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一是“柴怼怼舆论攻击胖东来”,二是二审法院对小米诉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业诋毁一案作出终审判决。两则舆情的共同点是:都因网络“黑嘴”伤企引起,被伤及企业都受到了法律保护和舆论的广泛支持和同情。《通知》的印发还恰逢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之际。在这一系列背景下,社会公众看到了党和政府以及有关主管部门扎实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贯彻实施、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 捏造事实、歪曲解读、恶意抹黑是网络“黑嘴”的基本特征,其危害有目共睹。针对一些“无妄之灾”,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财力予以应对,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打击企业家与投资者的信心,甚至冲击市场经济竞争秩序。针对此,有关部门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网信部门连续多年开展清朗专项行动,把严厉打击网上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作为重点等,形成了强大震慑,有力遏制了网络“黑嘴”伤企乱象的发生。 尽管有关部门作出很大努力,但针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以及一些关注度很高的产品的网络攻击屡禁不止,时不时就兴风作浪,这其中有复杂的深刻根源。一些自媒体在利益驱动下不惜以身试法,一些网民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盲目跟风,一些平台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除此外,还夹杂着一些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因素,门槛过低、自律不够、监管不足等因素相互交织,导致治理网络“黑嘴”伤企乱象的瓶颈依然存在,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持续优化治理举措、加大整治力度、提高工作成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民营经济是生力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民营经济是重要力量。为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应有之义。要以“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为契机,集中力量整治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做到严厉打击和引导规范并重,乱象治理与权益保护并举。 净化网络环境,网络平台企业是重要责任主体。总结一个个网络“黑嘴”伤企个案规律,可以发现,平台企业在涉企信息审核、规则制定、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响应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平台企业要切实压实责任,认真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关于权益保护的规定,健全涉企信息内容管理机制,提升涉企网络侵权举报工作质效,着力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网络形态越是丰富,净化网络生态就越重要。自媒体是一种重要的网络形态,是网络“黑嘴”伤企乱象的主要肇事者,也是本次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对象。我国是法治国家,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法律绝不容忍网络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无端伤害,法治绝不容忍对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底线的肆意突破。自媒体从业人员要认识到,享受网络的开放是权利,遵守网络的秩序更是义务,要自觉成为网络正能量的生产者、传播者、引领者,注重培育传播文化、塑造价值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功能。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依法依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斗争精神,不纵容姑息网络“黑嘴”;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素养,善于把握舆情规律。同时,还要树立合法竞争意识,绝不能成为网络“黑嘴”的帮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有关方面要按照《通知》精神有力有序推进专项行动,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不断满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网络环境的新期待新要求,让网络空间充盈清风正气,让网络生态激浊扬清,向“朗”而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