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15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亮出“独门绝技”,“小巨人”力推先进制造业发展 |
146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迸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作者:
【记者孙永剑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68 |
|
|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00多家。这些企业都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在整个产业中发挥了强链、固链、稳链的重要作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李凌达表示。 李凌达介绍,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表彰一批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本次见面会邀请到来自“小巨人”企业的五位代表,围绕“走专精特新之路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与中外记者交流,介绍各家企业练成了哪些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独门绝技”、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我们的‘绝活’是,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获得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药品。目前,已研发上市两款用于治疗胃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创新药,都展示了很好的临床疗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用药经济负担。”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临床运营资深总监夏梦莹表示,在传统肿瘤治疗上,传统的生物单抗药物只能作用于一个关键的疾病治疗靶点,这在疗效上会有一些局限性。但是,她们研发的新一代双抗药物,可以同时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这就意味着,可以同时有两个途径去攻克肿瘤细胞建立的“保护伞”。这两种途径是可以互相协作的,是一个1+1>2的方法,既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也可以提升用药的安全性,使得药物拥有治疗十几种肿瘤疾病的潜力。 “在过去15年里,我一直专注于一项使命——为中国机床装备上我们自主研发的刀库技术。”江苏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表示,刀库就是工业刀具的仓储中心。当一台数控机床面临复杂加工任务时,刀库能够将手动换刀转化为快速精准的自动换刀,成为机床的“弹药库”。他认为企业之所以掌握“独门绝技”,首先是因为专注于产品技术创新,突破了刀库重要零件加工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难题,并且长期与各大高校院所保持合作关系,持续提升科技研发及创新能力;其次是因为专注于细分领域,所有投资都聚焦在数控机床领域,并且坚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工人的技能,保证核心团队稳定。 “我所在的细分行业,是5G通信核心器件的重要分支——微波陶瓷材料和微波元器件。微波元器件的性能关系着通信信号传输的质量,而所用的陶瓷材料又是元器件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浙江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童建喜表示,公司在自主陶瓷材料研发以及产业化应用领域,练成了两项“独门绝技”:一是于2019年完成5G基站元器件材料开发以及100多款新产品的研制且产品都取得了批量稳定化应用;二是形成标准化手册,帮助年轻工程师把试错成本降低50%以上。 “新型储能行业是伴随着新能源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长时储能技术能够将风能、太阳能这些‘靠天吃饭’的新能源,变得像自来水一样随时随地可用,稳定可靠。”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葛群表示,“锌铁液流电池”在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受控的锌晶体可能会像无序的荆棘一样野蛮生长,刺破电池的隔膜,极大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如果不克服这个困难,大规模应用就是纸上谈兵。他和团队采用创新的电极设计和独特的电解液配方,控制锌晶体,最后达到长时储能的效果。 “我公司研制的卫星有很多种,我主要负责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总装工艺。这种卫星像给地球装上‘透视眼’,能穿云透雾,进行全方位观测,在国土监测、应急救灾等领域起着关键作用。”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热工程部卫星总装工艺工程师杨兴德表示,多年来,他参与的多颗卫星总装,突破实现了多个“国内首颗”,比如,泰景四号01星是国内首颗X波段商业遥感卫星。 从上述企业家代表的讲述中,人们感受到他们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正是他们推动中小企业走上了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迸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也推动和支撑了先进制造业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