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14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湖南怀化:政企共赴高质量发展之约 |
——第二届“企业家活动日”激活民营经济“强引擎” |
作者:
■章勇田敏廷邱承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399 |
|
|
|
|
|
|
五月的怀化,草木葳蕤,生机盎然。近日,一场以“政企同携手、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城市盛会拉开帷幕——怀化市第二届“企业家活动日”系列活动启幕,来自全市各行业的企业家代表与政府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在政策宣介、座谈交流、项目签约中勾勒出政企同心共谋发展的生动图景。 这座著名的“火车拖来的城市”再次以尊重与诚意搭建舞台,以行动与机制破除壁垒,让“尊商重企”的理念浸润区域发展肌理,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以城市之名致敬奋斗者 自2024年起,怀化市将每年5月5日确定为“怀化企业家日”,以城市之名,向怀化企业家致敬。2025年的第二届“怀化企业家活动日”,怀化坚持让企业家站“C位”、当主角,这不仅是怀化对企业家的深情告白,也是这座城市与企业携手同行的郑重承诺,更是怀化坚定不移“尊商重企”“护商兴企”的初心决心。 这份庄重的仪式感背后,是怀化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礼敬。活动首日,无论是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市领导与企业家“围桌而坐”的沟通交流,还是宣介会上为10位企业家代表颁发“企业家绿卡”的郑重时刻,都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企业家是怀化发展当之无愧的“C位主角”。 “从‘企业家日’到系列活动的丰富设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荣誉,更是城市与企业共进退的决心。”湖南佳惠百货董事长李小红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作为土生土长的怀化企业,佳惠百货见证了这座城市营商环境的蜕变,从政策精准推送的“惠企通”平台,到“一站式”解决诉求的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从联企干部“一对一”帮扶到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的立体覆盖,怀化正将“亲商、安商、富商”的承诺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发展红利。 在湖南享同实业董事长牟晓峰眼中,怀化是“创业福地、产业高地”。这家从国际箱包供应链中成长起来的“怀化籍”企业,返乡两年便布局“研发在上海、制造在怀化、市场全球化”的战略,与新秀丽、亚马逊等国际品牌深度合作。“回家创业的底气,源于政府‘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营商温度。”牟晓峰的话语中,既有对家乡的深情,更有对发展环境的认可。 城市以礼遇致敬企业家,企业家以担当反哺城市。座谈会上,修正药业(湖南)总经理曾昭明谈及扎根靖州的感受时说:“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就是企业安心发展的信心来源。”湖南华晟电通董事长杨小英则从技术创新角度建言,希望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生态,助力打破国际技术垄断——这种“爱怀兴怀”的责任担当,正是政企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 共绘产业升级新图景 如果说“企业家日”是城市向企业的“深情告白”,那么系列活动中的务实举措,则是政企共绘发展蓝图的“行动宣言”。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10位企业家代表围绕“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畅所欲言,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从技术创新突破到市场拓展路径,思维的碰撞中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潮。 作为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的“小巨人”企业,华晟电通专注高端电感研发,产品打入比亚迪、美国高通等龙头企业供应链。杨小英建议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正是众多科技型企业的共同诉求。而怀化的回应迅速而精准:在当日的宣介会上,“政好遇见你”政策直通车首场活动便聚焦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怀化市分行负责人现场解读信贷产品与融资政策,为企业破解“融资难”送上“及时雨”。 产业升级的路上,龙头企业与“小巨人”企业交相辉映。数据显示,2024年怀化市民营经济贡献52.52%的税收、67.7%的GDP、83.1%的就业和97.91%的经营主体,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60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了产业集群的“四梁八柱”。尤其是依托怀化国际陆港,箱包、竹制品、服装等特色产品一季度出口增长6%,“怀化制造”正加速走向全球市场。 “水美则鱼悦,土沃则稻香。”怀化市委、市政府深知,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肥沃的“产业土壤”。从打造“研发—制造—市场”全链条生态,到推动“怀化籍”企业家返乡创业,从支持龙头企业“强链”到助力中小企业“补链”,一系列精准施策让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正如座谈会上达成的共识:政企同心的关键,在于以战略同频实现发展共振,以资源共享破解发展瓶颈,让每一家企业都成为产业升级的“动力引擎”。 激活民营经济“强引擎” 在怀化,优化营商环境早已超越“政策文件”层面,成为融入政府工作全流程的“服务自觉”。从“硬措施”到“软环境”,从平台搭建到机制创新,一套“组合拳”正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搭建政企沟通平台。持续用好怀化市“惠企通”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政策精准推送、问题闭环办理、企业供需发布、企业运行分析等“一站式”服务。发挥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通过市民营企业服务热线等渠道,接受民营企业咨询227人次、接待民营企业来访99人次、受理民营企业诉求11件、办结11件。 建立合作服务机制。市工商联等部门深入开展服务民营企业活动,与优化办、工信、发展改革、人社、税务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推进各项支持政策和创新服务举措及时惠及企业。市、县990名联企干部到各自联系企业开展助企帮扶工作,摸排企业困难和问题,精准施策。 创新金融惠企平台。市工商联等部门与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实现金融产品和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匹配,推动化解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2024年,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6次,为全市民营企业融资贷款13.67亿元。 拓宽法律服务平台。市工商联等部门与市委政法委、法检两院、公安部门、司法局建立司法护航民营经济发展联系协作机制、企业涉法涉诉问题协调合作机制。开展“万所(律所)联万会(商会)”工作,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沅陵书山文旅董事长龙利红的投资选择,正是对怀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解:“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更有高效务实的政务服务。政府主动对接需求,项目落地比预期更快。” 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性互动,让怀化成为企业家眼中的“投资热土”。截至目前,全市工商联直属商(协)会达28家,会员1.68万人,注册资本超150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民营企业出口的箱包、竹制品、服装等产品增长6%,顺利实现了“开门红”。 构建发展生态新格局 如果说单日活动是政企互动的“高光时刻”,那么常态化机制建设则是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怀化市以“企业家活动日”为起点,推出一系列制度化、长效化举措,构建“全周期”服务企业的发展生态。 政策直通车季度开讲。发展改革、工信、税务等部门轮流解读产业、科技、财税等领域最新政策,通过“线上直播+线下答疑”实现政策“精准滴灌”,让企业第一时间掌握发展“风向标”。 政企恳谈会定期召开。每季度邀请市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聚焦政策兑现、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建立问题办理“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呼声”转化为“发展实招”。 “怀企出海”专项行动。依托怀化国际陆港,组建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联合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开展外经贸政策宣讲、进出口业务指导,组织企业赴RCEP成员国拓市场、建链条,推动特色产品“借港出海”。 企业家成长赋能计划。市工商联牵头组织企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经营管理培训、健康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为企业家提供“充电续航”平台;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破解“融资贵、融资慢”难题。 这些机制创新的背后,是怀化对“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深刻认知。正如活动方案中所强调的,要让企业家在怀化发展,不仅有“获得感”,更有“归属感”;不仅能“扎根生长”,更能“开枝散叶”。 从座谈会上的坦诚交流,到宣介会上的签约合作;从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到服务机制的迭代升级,怀化市第二届“企业家活动日”勾勒出一幅政企同心的壮美画卷。当城市以制度保障礼遇企业家,以务实举措支持企业家,以发展成果回馈企业家,得到的是企业扎根的决心、创新的活力、反哺的担当——这正是“企业家活动日”的诠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