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14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以信仰之炬点燃价值创造引擎 用青春之力书写幸福可及答卷 |
|
作者:
■李湘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484 |
|
|
|
|
|
|
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希望于年轻人”。这既是对青年一代的深情厚望,更是对包括东明石化在内全体奋斗者的时代号召。一直以来,集团高度重视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时代召唤。近期,集团总裁在班组长训练营等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相信党、相信改革开放、相信年轻人”,充分彰显了集团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以及对青年力量的高度认可。 身处时代奔涌的浪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集团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征程,我们当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胆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在变革中破局,在传承中创新,让青春之力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幸福可及答卷。 相信党,在制度的阳光中茁壮成长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与内部挑战。但越是惊涛骇浪,越能彰显中流砥柱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掷地有声:“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从“两个毫不动摇”的反复重申到“自己人”的深情定位,党始终是民营企业穿越惊涛骇浪最坚实可靠的后盾。 这种制度自信,在集团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回首往昔,为何我们能在供应链冲击中处变不惊?为何能在国际技术封锁下独辟蹊径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答案是“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集团始终将党的指引当作前行灯塔,把红色基因融入企业血脉,将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优势,切实转化为应对外部挑战的发展胜势。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集团也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积极践行党的优良传统与先进理念,借鉴党“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把党支部建在联合车间,实现“管理到基层,服务在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科技创新领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拔一批党员技术骨干,成立临时党支部,并组建党员技术攻坚小组。这些党员技术骨干主动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攻关,成功开发出UPC技术,打破了国外在烯烃生产领域的技术垄断,为我国烯烃生产探索出一条全新路径。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开发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EPOE)技术,实现高端聚烯烃弹性体产品完全自主化、国产化,打破国际垄断。这不仅有力推动了行业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更是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卡脖子”难题,彰显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力量。同时,依托山东菏泽市委党校建设企业党校分校,搭建起系统的党员学习教育平台,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与思想保障,让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助力集团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稳步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相信改革开放,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破茧成蝶的关键抉择,亦是集团从“跟跑”迈向“领跑”的不二法门。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快发展”思想大讨论活动,到今天的精益管理、全价值链优化、数字化变革,混编团队……回首奋进之路,我们切身感受到改革创新始终是破局之道。 面对“体制僵化、活力不足”的发展瓶颈,我们以“混合制”改革为突破口,开启了以民营资本为主体、混合所有制多元化发展新纪元;面对“发展滞后、动能不足”的现实挑战,我们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战略构想,确立了“超常规,跳跃式,力争3至5年进军‘中国企业500强’”的第一个中期发展目标,并如期实现。在新时代的号召下,集团提出“成为世界一流石油化工产业集团”新一轮奋斗目标,并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数智化转型,按照“三步走”战略规划建设了国内市场紧缺的高端石化、高端化工原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启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崭新篇章。与此同时,集团深刻认识到文化引领的重要性,系统性推进企业文化升级重塑,以“诚信、自驱、创新、奉献”的价值观凝聚共识,以“以价值连接,让幸福可及”的发展使命激发奋斗热情,以“东明石化,让价值在握”的品牌主张彰显价值追求,多维度构建文化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集团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史。 然而,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破”与“立”繁杂交错,“增”与“减”相互交织,“变革”必然伴随着“阵痛期”。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及了一部分人的利益,部分领导、部门在政策传达与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广大一线员工对改革举措不理解、不认可,进而产生思想波动。部分员工因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心生疑虑,少数部门因长期形成的工作惯性行动迟缓,这些问题都成为改革深入推进的阻碍。但正所谓“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勇往直前。在新发展格局下,集团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标行业标杆企业,积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构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经营决策体系,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决策科学性;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层级壁垒,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让最贴近市场、“听得见炮声的人”拥有决策权,提高企业市场响应速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提升集团的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相信年轻人,在创新征程中薪火相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新时代青年成长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既有经验欠缺、阅历不足等现实短板,又展现出拥抱创新、敢于突破的鲜明特质。面对这一群体,唯有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洞察其优势潜能,以信任理解的态度搭建成长阶梯,方能让青春力量在时代浪潮中充分涌流。东明石化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按照“有德者居其位,有功者受重赏”的用人机制和激励体系,致力于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广阔舞台。从“师带徒”到“岗位竞聘”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海阔凭鱼跃”的成长空间,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的创新活力。这种“赛马不相马”的机制,是集团培育青年人才的生动实践。如今,集团人员结构优化稳步推进,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80后、90后、00后员工占比已达76.75%,已然成为推动集团业务创新、管理升级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集团持续加大年轻人才吸纳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使整体人才架构朝着更年轻、更具创造力的方向发展,为集团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东明石化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年轻人思维活跃、思想新锐,这是他们独特的优势,集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推动创新。比如,在产品研发方面,鼓励年轻人突破传统思维定式,运用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开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在管理模式上,支持年轻人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打破常规,提升管理效率。 同时,激发年轻人的自驱力至关重要。要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激励机制,让年轻人看到自己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从而主动追求进步。为年轻人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他们不断接触新知识、新技能,拓宽视野,提升自我。鼓励年轻人勇敢突破舒适区,主动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当年轻人面对困难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集团应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远眼光,“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完善“发现-储备-培养-使用”的人才生态链。引导青年胸怀“国之大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在技术攻坚中勇攀高峰;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顽强韧劲,在项目一线冲锋陷阵;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工作初心,在基层管理中彰显担当。持续优化“赛马不相马”的机制,激发青年人才活力,让更多青年骨干脱颖而出,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现“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良性循环,让青春之火在创新征程上燎原不息。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集团改革发展的征程上,青年的热血定能浇灌出满园春色,绘就“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好图景。让我们以信仰为火炬,点燃价值创造引擎;用青春的力量,书写幸福可及答卷。 (作者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