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09
2025-05-09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优化,助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07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简称“负面清单”),清单事项数量缩减至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负面清单”不断迭代缩减
有力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制定负面清单”的部署要求以来,我国将建立和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自2018年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以来,经过2019、2020、2022、2025年四次修订,清单事项数量逐次缩减。不断优化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全国统一、事权法定、公开透明、非禁即入”的特点,为经营主体提供了稳定、可预期的制度安排,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和提振投资信心,经营主体数量从2019年初的11020万户增长至2024年11月的18900万户。随着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生效实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将吸引更多国内外经营主体投资中国。
不同行业“负面清单”存在差异
    关注风险防范
    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市场准入水平整体进一步提升,但对于具体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异性。一方面,制造业、金融业、教育等8个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措施减少。其中,金融业市场准入开放力度最大,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金融业的限制措施由2022年版中的9条事项、50条具体管理措施减少至2025年版中的3条、40条,在数量上是所有行业中缩减力度最大的;另一方面,对关键或重点领域准入加大风险防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两个行业的具体管理措施数量则增多,如增加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认定、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审批的限制、对新业态相关准入纳入负面管理等。“负面清单”在不同行业间有增有减的差异化管理体现了我国在构建市场化机制中坚守安全发展的底线,激发市场活力的思路。(李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