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07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助力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推动企业矛盾化解在一线 |
襄阳市工商联持续加大为企服务力度 |
|
作者:
■陈亚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12 |
|
|
|
|
|
|
近年来,襄阳市工商联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务实创新,通过打造“两跑一解”“襄商之声”“万所联万会”等工作品牌,持续加大为企服务力度,完善机制、做优品牌、建强队伍,强化支撑,用心用力用情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强信心 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动力 为引导民营企业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襄阳市工商联成立“襄商宣讲队”,进商会进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余场,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全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第一时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切实提高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邀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襄阳企业家日”座谈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商重商护商亲商的浓厚氛围。通过举办理想信念教育暨国情研修培训、商会党建培训班,承办全国工商联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培训班等学习活动,为民营经济人士充电蓄能,引导民营企业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添活力 助力民营企业破解难题 在助企纾困方面,襄阳市工商联持续开展“两跑一解”服务民企活动,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市场开拓等实际困难,2024年,共帮助173家企业完成贷款24.65亿元,共为41家企业达成产销对接项目金额1.6亿元,共为983家企业解决问题诉求987个。 与襄阳农商行樊城支行、湖北银行襄阳分行共同举办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对接会,达成意向贷款总额2.3亿元。 与法院、检察院、经信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联合打造“襄商之声”系列服务品牌,通过更加紧密的联系协作,构建起“诉求即时响应、政企无缝对话”的高效工作机制。全方位办实企业诉求,引导全市17万户民营企业自主登记,线上发布、受理、转办和回复,线下调查分析、对接转办、督办回复、跟踪落实,全市各级投诉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并办结诉求事项120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100%。 解企忧 推动企业矛盾化解在一线 襄阳市工商联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动商会调解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商会调解组织建在企业、建在产业链上,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全市9个县(市、区)工商联(总商会)均成立商会调解委员会,33个市直属商(协)会已成立商会调解组织17个,调解员122人,全年共调解各类纠纷249件。 与法院、司法局以及律师协会沟通联系,深化“万所联万会”机制,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所属商会联系合作机制,搭建了律师服务民营企业的新平台。 目前,125家市县两级工商联所属商会与39家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会员企业的内外部矛盾,为会员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找抓手 持续建强商会组织 襄阳市工商联持续强化商会组织,推动组建襄阳市南阳商会,直属商会达到34家,考察、吸收2家协会成为工商联团体会员,成立市工商联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和中小微企业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延伸工商联工作的臂膀。 对台州、南阳等4家商会会长人选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商会组织带头人政治过硬;指导机械、台州、孝感等5家商会稳妥推进换届工作,持续提升商会建设质量。狠抓商会党建,组织所属实体党支部,同步参与机关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同步开展“微宣讲”、讲好“微党课”。举办商会党建培训班,邀请相关部门专家为商会授课,提升商会党建工作能力水平。 襄阳市工商联的一系列举措,在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万企兴万村”“投诉服务中心建设”2项工作在湖北省工商联会议作经验交流发言,襄阳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工作突出单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襄阳市工商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纾困解难,引导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