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07
2025-05-07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慢旅行”预示文旅消费新动向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81

    今年五一假期,文旅热度创近三年新高,美团数据显示,文旅订单较2023年同期增长3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县域旅游的逆袭,如县城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80%,首次在数据维度上超越了三线城市。去哪儿网数据也显示,县城成为“反向旅游”最火目的地,平台上酒店预订遍布1230个县,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
    县域旅游逆袭与冷门反向旅游潮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真实生活感”的回归,更是一种“松弛而沉浸的体验”,也是文旅消费新动向的一种表达,即不卷、不贵、但心向往之,重要的是不求快,没有路线上的严格限制和时间上的紧张安排,心态松弛、节奏自由而缓慢,人们称之为“慢旅行”。在人们一直以来凡事求快、追求便利与效率的当下,很多人的旅游成了“打卡”式的走马观花。如果说打卡式旅游是“看热闹”,那么“慢旅行”就可以理解为“看门道”。此外,“慢旅行”更意味着深度体验深度消费、全域消费以及文旅消费链条的延长。
    年轻人热衷于“慢旅行”,预示着文旅消费新动向。据相关平台数据显示,95后占据今年五一文旅订单的45%,而00后在景区偏好上更是“离经叛道”:漂流、探险、博物馆、乐队现场、冷门城市等。年轻人引领着文旅市场潮流,不再停留于走马观花,更在于体验、悦己,更热爱深度游,更热衷“慢旅行”。而“慢旅行”也正重新定义着旅行的内涵,其倡导“深度”而非“速度”,让旅行回归了本质。“慢旅行”反对“打卡式”旅游,主张像当地人一样生活,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旅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匆忙的“打卡”。
    “慢旅行”不仅预示着文旅消费新动向,而且也将重塑文旅供给新业态。人们休假旅行更倾向于寻找能够滋养心灵、提供真实生活体验的地方,而“慢旅行”的意义正在于此。慢下来,让人们在体验感悟中获得真正的放松和休息。不挤、不卷、不贵但有趣的小众甚至冷门旅游目的地,将迎来机遇。各地应抓住契机,注重原生态、特色化、差异化的自然景区打造与维护,注重特色美食、古朴建筑、自然风光、民俗节庆等个性化、特色化、体验化的旅游元素,真正地让游客从快节奏的压力中获得身心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旅行需要回归的不仅是大自然风景,而且是更符合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年轻人热衷“慢旅行”,成为引领这一文旅消费需求的重要动力。
    牛津大学研究显示,深度旅行者的压力激素水平比普通游客低30%。“慢旅行”不仅是一种旅行方式,不仅在于回归旅游的本质,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延伸。“慢旅行”的兴起,也预示着差异化消费、个性化消费的新趋势。而差异化消费、个性化消费的趋势,也将促进差异化、多元化供给。
    随着“慢旅行”兴起,小众旅游目的地将不断被发现挖掘,极简行程、绿色出行、深度体验等,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慢旅行”不仅预示着文旅消费新动向,也将带来文旅行业的新气象。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